• 王俊義:學術不獨立難出大師 別把糟粕當精華

    當前如何看待學術典范,在浮躁功利之風依然甚囂塵上的時潮中,學者應堅守怎樣的精神品格,是知識精英必須深思的問題。
    2017-05-10
  • 習近平多次引用的張載“橫渠四句”究竟有何深意?

    今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2017-05-10
  • 理想撞進現(xiàn)實:輝煌一時的墨家緣何走向衰落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思想學術界百家爭鳴。當時學者以儒墨并稱,非儒即墨,二家并為顯學。然而盛極一時的墨家學派,在秦漢之后幾乎銷聲匿跡了。
    2017-05-10
  • 用邏輯推理解讀《論語》排序問題

    國學大師解讀經(jīng)典基本上使用以下三條工具:第一,說文解字;第二,引用某某某某的話;第三,拼命加雞精。但是他們忘了世界上還有一個東西存在:邏輯。
    2017-05-10
  • 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嗎?

    宋人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很大可能是一句茶余飯后的玩笑話,當不得真。但是,我們也不妨認真一回,問一句:“半部《論語》真的可能治天下嗎?”
    2017-05-10
  • 中國古代就開始推廣普通話

    “普通話可以讓我們走得更遠,方言則可以讓我們記住我們的根在哪里。”這句用來解釋為什么要保護方言的理由還是很有道理的。
    2017-05-10
  • 高風萬古 中日詞緣

    志和妙于山水繪事,此詞正得其神理風致:白鷺成群地在西塞山前飛翔,活潑潑的鱖魚在桃花流水中游動。舴艋舟上坐著碧蓑青笠的漁父,悠然自得地垂釣著。如此清遠秀逸的景致,如此空靈微妙的詩心。
    2017-05-09
  • 林沖刺配滄州地名漫論

    《水滸傳》中林沖刺配滄州使滄州揚名天下,漫漫發(fā)配路無不充滿了英雄命運的跌宕起伏,而所經(jīng)之地對于當今行政區(qū)劃的演變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2017-05-09
  • 老舍讀書會在京成立 “誦讀經(jīng)典·傳承京味”

    昨天,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楊立新作為領讀人出現(xiàn)在大柵欄民俗圖書館,誦讀老舍作品《我的母親》。這是一篇摯情之作,老舍先生以獨特的文筆把母親堅強、慈愛的傳統(tǒng)美德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2017-05-09
  • 淺論儒家之義

    義是一個內(nèi)容豐富的道德范疇,在中國倫理思想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管子倡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環(huán)繞“義”的概念作了交集。
    2017-05-08
  • 品味經(jīng)典,閱讀中國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通過文化數(shù)字的不斷延續(xù)累進,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大觀也逐漸形成。在這其中,“二十四”成為了一個具有獨特意義的數(shù)字。
    2017-05-08
  • 論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的不獨立性

    御史臺、都察院等古代監(jiān)察機構并不是專門、獨立的監(jiān)察機構。其經(jīng)費來源、官員任免都由行政部門掌握,其監(jiān)察權力往往受到權貴的控制,監(jiān)察官員人格也不具備獨立的條件。所謂在皇權控制下的“獨立性”只是一種空想和假設。
    2017-05-08
  • 語文信箱:表示數(shù)字減少不宜用“倍”

    某媒體中說:“俄羅斯衛(wèi)星新聞通訊社報道說,中國去年向世界知識產(chǎn)權組織遞交的專利、商標和工業(yè)設計申請達110萬份,而美國僅有58 9萬份,幾乎比中國少了一倍。”其中“少了一倍”的說法是否妥當?
    2017-05-08
  • 秦隋兩代賦役制度比較

    秦隋兩代賦役制度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如重農(nóng)抑商政策造就了傾斜的賦稅結構;奢靡殘暴導致了苛重的徭役等。這種相似從歷史的發(fā)展進程看,雖然純屬偶然,但從統(tǒng)治者崇尚重農(nóng)抑商且賦役無度這一點看,又是必然的。
    2017-05-08

熱點視頻

張德江:常委會組成人員完全贊成、堅決擁護黨中央關于修改憲法的決策部署 張德江:常委會組成人員完全贊成、堅決擁護黨中央關于修改憲法的決策部署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