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碧海藍天,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倍感舒心!”10月4日,在東海岸大道,來自梅州的馬先生看著眼前的景色興致勃勃,流連忘返。
不僅在東海岸大道,在中心城區(qū)的海濱長廊、開放廣場、時代廣場、小公園開埠區(qū)博物館群等景點,國慶假期七天游人如織、人氣比往年更旺。數(shù)據(jù)顯示,國慶期間,汕頭市共接待游客418.84萬人次,同比增長10.54%;旅游總收入18.97億元,同比增長11.48%。
數(shù)據(jù)顯示廣東汕頭旅游業(yè)進入一個新時代。特別是在這個黃金周,從紅色文化展館到非遺展區(qū),從小公園到“鄉(xiāng)村游”,越來越多的地方成為景點,越來越多的“冷門”景點成為旅客必游的“打卡點”。
業(yè)內人士稱,在全域旅游加速升溫的大趨勢下,“旅游+”已成新動力。汕頭的文化特色、濱海資源、商埠底蘊、鄉(xiāng)村特質等旅游資源疊加交融煥發(fā)出全新活力。汕頭正從一座休閑游城市逐步邁向“觀”“玩”“賞”元素更融合、內涵更豐富、體驗更優(yōu)質的旅游新目的地。
文旅融合
實現(xiàn)“1+1>2”
“這是汕頭的抽紗工藝,抽紗是刺繡的一種,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位于汕頭市文化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qū),導游指著一項項非遺項目,向游客們逐一介紹。當看到以精雕細刻著稱、勾勒工細、毫發(fā)畢現(xiàn)的木雕作品時,游客們紛紛發(fā)出了嘖嘖的贊嘆聲。蜈蚣舞、雙咬鵝舞、潮陽英歌舞等汕頭地區(qū)民俗舞蹈大型模型,以及剪紙、嵌瓷、粿品制作等民間工藝,同樣給游客們帶來了視覺享受。
為了將文旅融合引向深入,汕頭市文化館還特意舉辦“我是非遺小小傳承人”活動,安排潮陽剪紙、大寮嵌瓷、潮汕工夫茶藝、粿品制作技藝、珠繡、潮繡、印章鐫刻共7個非遺項目的省級、市級傳承人,與學生互動交流。
與汕頭市文化館同處于小公園博物館群的汕頭市開埠文化陳列館同樣人流如織。該館濃縮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頭開埠以來的發(fā)展史,自2010年12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已有超過60萬人次進館參觀,其中不乏海外華僑團。國慶期間,該陳列館共迎來游客2萬人次,其中,10月3日是客流最高峰的一天,人數(shù)多達6000多人次。
除了上述兩個展館以外,國慶期間,見證了近百年來汕頭郵政的變遷的汕頭開埠郵局陳列館、國內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汕頭僑批文物館、展示百年來汕頭電影事業(yè)的沉浮興衰的潮籍電影名人史跡館等文化場館也迎來了眾多游客。
正是有著這樣底蘊深厚的人文資源,文化“牽手”旅游的“文旅融合”水到渠成,讓“1+1>2”變成現(xiàn)實。“旅游不只是為了觀光,更在于了解當?shù)匚幕?,體驗當?shù)仫L情。為滿足人們的這一需求,汕頭市各文化館更注重向市民游客展示潮汕民俗文化,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內涵品質,以旅游促進文化的傳承弘揚。”汕頭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老街“蘇醒”
小公園成新熱點
小公園開埠區(qū)是汕頭城市發(fā)祥地,是20世紀30年代汕頭市最繁華的商業(yè)中心,其特有的建筑風格、街道特色和濃郁的商業(yè)氛圍,充分展示了汕頭市“百載商埠”的人文歷史。隨著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qū)活化工作的深入開展,百年騎樓及周邊老街逐漸“蘇醒”。
10月4日,記者在小公園開埠區(qū)核心區(qū)看到,民族路、升平路、國平路南北及百貨大樓、胡文虎大樓等騎樓群已完成外立面修繕,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迎接著游客,吸引許多游客駐足拍照。在位于國平路的“潮汕文藝人才一條街”,7位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和書畫名師的大師工作室及潮汕文藝人才交流中心紅火開張,同樣吸引了眾多前來“嘆文化”的游客,他們或細細端詳大師作品,或與大師交流探討……
老媽宮戲臺是小公園開埠區(qū)的特色景點之一。根據(jù)史料記載,老媽宮戲臺原為建成于清朝嘉慶年間的汕頭老媽宮對面的空地,每逢重大民俗節(jié)慶時便搭建戲臺舉行演出活動,平時則作為商貿集市所用,史稱“媽宮前”。2016年,老媽宮戲臺被列入保育活化小公園開埠區(qū)的重點內容,得到全面修繕,并在2017年國慶期間向市民開放。今年國慶期間,老媽宮戲臺幾乎日日爆滿。
“在小公園未修繕之前,迎來的客人大多是華僑或曾在這里生活居住的人。如今,小公園已成為游客來汕頭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汕頭大家旅游旅行社負責人黃智高告訴記者,基于這一點,旅行社也著重將小公園作為汕頭的特色名片,向外地游客大力推廣。
“藍綠”相間
海島游攜手鄉(xiāng)村游
除了老市區(qū),汕頭南澳島也是許多來汕旅游的游客必去的旅游勝地。入選廣東省最美公路,連接中心城區(qū)和南澳島長達16公里的東海岸濱海大道也成為汕頭市濱海旅游美麗的風景線,自駕東海岸大道沿途觀光、駐足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
“假日期間,島內生態(tài)環(huán)境好、配套設施完善的高品質景區(qū),受到普遍市民的追捧和好評,吸引眾多游客前往。”南澳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黃文斌說。據(jù)統(tǒng)計,1日至7日,進島旅游人次45.89萬人次,比增8.1%;旅游綜合收入1.45億元,比增9.4%。
數(shù)據(jù)顯示,國慶期間,以家庭、親朋好友、車友組團等為旅游主體的自駕車游客是入島游玩主要方式,占到游客總量的80%以上。全縣各鎮(zhèn)區(qū)旅游飯店、步行街道、特色餐飲、休閑娛樂、酒店旅館等場所消費需求旺盛。
其中,青澳灣仍是全島旅游熱門打卡地,縣直屬景區(qū)總兵府、宋井風景區(qū)、金銀島推出了國慶假日門票8折優(yōu)惠活動,吸引大量游客;海絲文化廣場、啟航廣場等能一覽南澳生態(tài)岸線的環(huán)島景觀點也人氣旺。
值得注意的是,鄉(xiāng)村旅游成為南澳海島游的新亮點,海島國家森林公園、后花園、九溪澳等鄉(xiāng)村旅游點、農家樂、鄉(xiāng)村美食、美麗鄉(xiāng)村成為今年國慶假期游客旅游的主要選擇地。
近日獲得“廣東美麗鄉(xiāng)村特色村”稱號的南澳縣深澳鎮(zhèn)后花園村一如既往的火爆。據(jù)該村黨支部書記余遠征介紹,今年國慶,到南澳縣后花園村旅游的游客總共約1萬人次,比增15%,旅游收入也比去年增加了15%。“許多游客偏愛‘海闊天空’觀景臺,因為這里能夠俯瞰深澳鎮(zhèn)及廣闊的海灣,風景開闊,很適合拍照。”
海島旅游熱度不減,濱海旅游也在升溫。國慶期間,汕頭市東海岸大道沿海的觀光路游人如織,這條連接汕頭中心城區(qū)與南澳景區(qū)的濱海景觀快速交通線被稱為“汕頭濱海城市特色的南國風情景觀長廊”,全長16.4公里,自2017年國慶開通以來,從汕頭市東區(qū)到南澳大橋只需20分鐘車程,已成為汕頭濱海旅游新選擇,許多人特意將車開到觀光路上,一家人下車觀海聽濤、拍照留念,享受美到心醉的海景,其樂融融;也有人索性在防波堤上支起釣魚竿,靜等海魚上鉤;還有人帶上無人機,航拍新津河大橋的秀美。
紅色游熱
年輕人也頻頻打卡
汕頭是一座具有紅色革命傳統(tǒng)的城市,辛亥革命、東征、北伐、八一南昌起義、秘密交通線,都在汕頭留下了歷史的烙印。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汕頭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今年國慶黃金周,全國多地都掀起紅色旅游熱潮,不少游客選擇游覽紅色景點來為祖國慶生。在汕頭,“紅色之旅”同樣成為許多來汕游客的選擇。而記者也發(fā)現(xiàn),“紅色旅游”并非中老年群體的專屬,更多年輕游客正被吸引到這些紅色場館,聆聽故事、走讀歷史、接受洗禮。
10月4日下午,從惠州過來汕頭旅游的劉女士與好友游玩至市區(qū)公園路的桂園時,被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吸引住了,驚喜之余,她連忙叫好友幫她多拍些照片留念。
吸引劉女士的桂園建于1923年,是一座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27年9月24日,“八一”南昌起義軍南下部隊入汕后,周恩來等領導同志曾在該樓居住、工作、生活。該樓從建筑結構、設計到藝術特色均體現(xiàn)了汕頭開埠后的對外交往與開放,既是一處中西合璧、特點突出的近代建筑物,又是汕頭開埠的實物見證,具有重要的文物、歷史、建筑藝術研究價值,是潮汕一處不可多得的革命舊址。
“我很喜歡桂園,外觀很漂亮很精致,在二樓和三樓還能看到各種民國時期的家具、物品以及硅膠塑像,令我感受到了厚重的歷史底蘊,此次游覽非常值得。”劉女士表示,這是她第一次來汕頭旅游,桂園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位于民權路中段、現(xiàn)為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的大埔會館則向八方游客展示“潮汕七日紅”歷史。大埔會館始建于1926年,是一座典型的潮式騎樓會館。1927年,南昌起義南下部隊來到汕頭,曾把大埔會館作為起義軍臨時指揮部,周恩來等領導人在這里共商一系列重大軍事、政治決策,這就是“潮汕七日紅”歷史。
“當今中國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強大,這離不開九十多年前的‘八一精神’。參觀完大埔會館,我告訴還在讀小學的女兒:應好好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生活。”來自潮州的周先生感慨道。
記者觀察
加速驅動
“旅游+”魔棒
2017年,14.26億;2018年,17億;2019年,18.97億……這是汕頭市國慶期間旅游總收入的“三連升”,漲幅雖不大,但數(shù)據(jù)背后呈現(xiàn)了本地旅游資源活力的積極釋放和旅游市場的不斷向好。
事實上,全國旅游市場也呈現(xiàn)出趨同的曲線和特質。旅游市場發(fā)展已進入多樣化與個性化的時代,人們的旅游需求也從傳統(tǒng)的“吃住行游購娛”,向更加追求精神層面、個性化選擇的模式轉變,“休閑、體驗”成為新時期旅游新動向。
換句話說,“看山看水看風景”的“打卡式”旅游,早已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深度參與并充分感受多種玩法的“旅游+”方式,成為撬動旅游市場增長、驅動城市發(fā)展的新動力。
可以說,“三連升”是最好的例證,而這個黃金周的數(shù)據(jù)及現(xiàn)象更說明“旅游+”效應逐漸顯現(xiàn)。作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汕頭山、海、島一應俱有,百載商埠、人文底蘊深厚,濱海旅游、文化旅游、紅色旅游、生態(tài)旅游、美食旅游、都市旅游等六大“產品線”豐富多元,基礎牢、優(yōu)勢足、融合高,因此,汕頭要進一步成為更大半徑的旅游目的地,加速驅動“旅游+”魔棒既是現(xiàn)實使然,也是發(fā)展必然。
放眼全國,“旅游+”已成產業(yè)發(fā)展風口,在中國的旅游版圖上,西安、成都、廈門等許多城市的實踐已證明,“旅游+”這根魔棒帶來了更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而帶動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區(qū)域的振興與崛起。
從理念到實踐,“旅游+”濃縮了資源融合的根本要義,就這一層面來說,汕頭要進一步探索“旅游+”的汕頭模式,營造高起點、高標準的旅游環(huán)境,塑造高品質、高辨識度的旅游文化,打造高水準、高質量的旅游人才。更重要的是,“融”出新活力,“+”出新動能,“跳出旅游看旅游”,吸聚更多的人流、更多的資源,使汕頭真正成為新的旅游目的地乃至新高地。
轉自:南方網(wǎng)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