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電影產業(yè)化改革以來,暑期檔已經成為每年最重要的檔期之一。2018年暑期檔,全國電影票房再刷新同期歷史紀錄。與此同時,雖然沒有去年同期《戰(zhàn)狼Ⅱ》這樣的爆款影片出現,但既叫座又叫好的現實題材影片不僅數量多,而且在電影語言上也有所創(chuàng)新。觀眾對影片的判斷也逐漸不再單純依賴明星,整個電影市場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理性發(fā)展趨勢。
現實題材受追捧
來自國家電影局的數據顯示,今年6—8月,全國電影票房達173.7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2%。值得一提的是,與去年同期《戰(zhàn)狼Ⅱ》獨占暑期檔總票房1/3的情況不同,今年暑期檔雖然沒有出現超級爆款,但《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邪不壓正》《動物世界》等題材多元、類型多樣的影片,仍然支撐起了整個檔期的熱度,票房分布也較去年更為合理。
今年暑期檔的影片中,票房超過10億元的3部影片《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都是現實題材影片。一直以來,現實題材、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都是中國電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也是中國觀眾熱衷的電影類型。在中國電影產業(yè)迅速發(fā)展、全球電影交流日益深化的新語境下,現實題材電影創(chuàng)作如何更好地書寫時代和人民,如何給予現實生活更具當代性的觀照,如何將世界電影潮流中的電影類型本土化,是事關提升中國電影思想藝術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問題。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暑期檔的不少作品在這些方面均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嘗試。
《我不是藥神》的監(jiān)制之一寧浩認為,本土化是當下中國電影創(chuàng)作最核心的要義。“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電影人在學習類型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都是從國外書籍和電影開始的,但我逐漸發(fā)現,文藝創(chuàng)作并不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平移。”他說,中國電影必須從自己的文化中尋找有可能呈現的結構形態(tài)和故事形式,類型片到了中國也不能直接移植而不予改變。
最近幾年,喜劇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頗受追捧,如何進一步探索和開拓類型片,一直是電影創(chuàng)作者努力的方向。“類型化并不等于不斷重復,直至把類型做到僵化,相反,類型化意味著在類型內部不斷鉆研,將故事做得更新、更好。”編劇張冀說,“比如法國和韓國的電影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跟好萊塢抗衡,它們都擅長喜劇、犯罪懸疑和具有社會話題性的劇情片。我覺得這3個類型也是中國電影的優(yōu)勢。”
《我不是藥神》的另一位監(jiān)制徐崢認為,喜劇不能僅僅滿足觀眾娛樂層面的感官需求,同時還要觀照人生。他表示,“所謂寓教于樂,就是把那些觀照和思考藏在‘樂’里面,滿足了觀眾的娛樂需求,那也正是傳遞價值觀的最好時機。”
青年導演為中國電影提供更多可能
近年來,加大對青年電影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越來越成為電影行業(yè)的共識。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從2013年開始,每年舉辦“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并多次組織優(yōu)秀青年導演赴美國好萊塢學習調研。與此同時,中國電影導演協(xié)會的“青蔥計劃”、賈樟柯導演主導的“添翼計劃”等,也都從創(chuàng)作理念、資金、資源等多方面為青年人才提供支持。受益于這些青年電影人才扶持項目,一批青年電影人才已經成長起來,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生力軍。
今年暑期檔,由韓延、文牧野、閆非、彭大魔、黃渤等新生代導演創(chuàng)作的《動物世界》《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等影片格外出新出彩。
《動物世界》是青年導演韓延繼《滾蛋吧!腫瘤君》之后的又一部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漫畫改編電影,影片在奇幻中隱喻現實的故事設置和極具感染力的視覺呈現,為國產影片的類型化作出了新的嘗試?!兑怀龊脩颉肥茄輪T黃渤的轉型之作,上映后受到了市場的肯定?!段也皇撬幧瘛穭t是寧浩導演的壞猴子影業(yè)推出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作品之一。
“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于2016年推出,簽約了十余位年輕導演,幫助他們找項目、找人、找錢,與市場對接。寧浩認為,在對青年電影人的扶持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幫助年輕導演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我總感覺我的工作就像陪練,導演是拳手,我是陪練員,接下你打過來的拳,找到你的路數,把你激發(fā)得更好。我們會比較直接地選擇優(yōu)秀的短片作者和導演,只要覺得這個導演有能力,我們就開始很務實地合作,其實就是提供題材、提供劇本、提供服務、提供演員,盡量幫助他掃清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障礙,盡快幫他跟市場進行對接,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希望能夠幫助年輕導演梳理并且建立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寧浩說。
原標題:暑期檔中國電影再發(fā)力 現實題材受追捧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