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和螃蟹不能一起吃”;“土雞蛋要比柴雞蛋營養(yǎng)價值高”;“西瓜注水賣”,像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經常被人提及,三人成虎,很多人也就跟著相信了。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很多謠言居然被信以為真!而今年3.15晚會上,對于這些問題進行了一次集中的梳理,讓這些謠言得以終結,還給我們一個安全的飲食環(huán)境!
(圖片源自網(wǎng)絡)
“食物相克”是謠言
在央視財經播出的“3.15”晚會中,“西紅柿和螃蟹不能一起吃 ”被辟謠。
提起生活中流行已久的“食物相克說”,西紅柿和螃蟹一起吃會在體內產生砒霜常被人提起。經過科學實驗,將蟹黃蟹肉與西紅柿假如依據(jù)參照《中國藥典》配置的人工胃液中,經兩次混勻放置后提取砷。數(shù)據(jù)表明,無毒的有機砷并未轉換為有毒的無機砷含量,特別是被大家稱為“砒霜”的三價砷,且螃蟹中的無機砷含量遠遠低于國家標準限量要求。
因此,西紅柿富含維生素c,能把螃蟹中的一種成分轉換為有毒的物質這一說法不實。
在“3.15”晚會上,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和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有毒的無機砷是原來就存在在食品樣本里的。
“有毒、致癌、傷身這些詞特別吸引眼球,大部分人認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她提到,有些人把一些食物一起吃后,產生不良反應,可能是因為體質不適合吃這些食物,另外還可能是因為吃的食物中本身含有致病菌,但都和“食物相克”無關。
(圖片源自網(wǎng)絡)
柴雞蛋土雞蛋營養(yǎng)效果差異小
土雞蛋比柴雞蛋更有營養(yǎng)嗎?在央視財經播出的“3.15”晚會中,幾個關于雞蛋的謠言被破解。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教授沈群表示,蛋黃中膽固醇確實比較高,但人體中的膽固醇,大部分是我們自身合成的,只有一小部分來自于食物,而且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是有調控能力的,當膳食中膽固醇攝入比較高,人體吸收率就會有所減少。不是我吃了多少蛋黃,將來就會吸收多少膽固醇。
而且膽固醇是我們人體必須的營養(yǎng)成分之一,蛋黃中除了有膽固醇以外,還有卵磷脂可以組織膽固醇或者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積,所以對于正常人來講,以后我們再吃雞蛋時,可以合著蛋黃一起吃,不必把蛋黃扔掉。
而對于柴雞蛋和土雞蛋來說,雖然由于飼養(yǎng)環(huán)境不同,雞蛋營養(yǎng)成分有一些區(qū)別,如柴雞蛋和散養(yǎng)的雞蛋在蛋白脂、脂肪和水分上面有一些差距的。但是對比我們人體對營養(yǎng)素的需求來講,這些差別非常得少。所以大家不用那么在意它到底是柴雞蛋還是普通的雞蛋。
另外針對蛋殼顏色的問題,沈群表示蛋殼顏色取決于母雞種類,兩種雞蛋營養(yǎng)成分也差別不大,所以我們消費者買雞蛋時沒有必要在蛋殼顏色上糾結了。
現(xiàn)場還提到,生雞蛋放在冰箱里面冷凍后再煮熟,蛋黃會變得像乒乓球一樣有彈跳力,這是因為雞蛋受凍導致韌性增加,但不是假雞蛋。但雞蛋受凍以后,口感會變差,所以對于消費者來講,把買回來的雞蛋儲存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好溫度。
(圖片源自網(wǎng)絡)
西瓜注水不靠譜季節(jié)性謠言不可信
季節(jié)性食品謠言總是周期性卷土重來。在央視財經播出的“3.15”晚會中,春天買到了仿真包菜?夏天吃的是注射西瓜?秋天花生泡水掉色?冬天主食有添加劑居然燃燒?均被辟謠。
現(xiàn)場,科信食品與營養(yǎng)信息交流中心的副主任鐘凱博士為大家辟謠。仿真包菜主要是用于櫥窗展示或者是給孩子上課的時候做道具,它的價格比真包菜貴多了,不符合經濟規(guī)律,造假的人也不會這么干。另外,真假包菜分量不同,消費者可以輕易辨別真?zhèn)巍?/div>
對于西瓜注水的說法,鐘凱表示,西瓜皮很結實,但是瓜瓤非常脆弱,而且是密閉的結構,針可以扎進去,但是把水打進去很難,要用很大的力氣,一拔針水就往外冒,水壓之下這個掛穰會壓壞,而且針眼也成為了細菌入侵的通道,這樣的西瓜根本放不住,不到一天就得壞,商家如果給瓜注水將得不償失。
對與花生染色的說法,鐘凱提到,果蔬掉色是因為含有天然性的色素,花生泡水變色,是因為花生里有一種色素叫花生紅,相類似的紫米、黑花生、黑枸杞、黑豆,也掉色,我們吃桑椹手指都會染黑,其實同樣的作用,花青素的作用。
而對于食物燃燒的說法,鐘凱則說到,其實食物能燃燒很正常,因為我們吃的食物里最主要的三種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都是可以燃燒的,所以食物能燃燒太正常了,跟食品添加劑沒關系。
另外,現(xiàn)場鐘凱還為大家解釋了葡萄皮有白霜的原因。這個白霜不是別的東西,是天然蠟質,它的主要成分是醇類、脂類這樣有機質,無毒、無害可食用。“農藥殘留基本上都是極其微量的,你不可能肉眼看到。像這個白霜這么明顯,反而不是農藥殘留,也不是人為操縱的結果。”他這樣說。
總之,像是“西紅柿和螃蟹不能一起吃”這樣的謠言,就讓它們終結在我們這里吧!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