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切實推動中國經濟發(fā)展進入質量時代。提升產品的品質,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命題。
瓦軸集團將今年確定為“品質年”,提出要樹立品質第一的強烈意識,下最大力氣抓全面提高產品品質。這其中,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
從去年開始,瓦軸集團分批選派優(yōu)秀員工到德國、日本進修培訓,實地感受先進制造技術和德國工人、日本工人的工匠精神。培訓歸來,他們如同一顆顆金種子,正在瓦軸的沃土上生根發(fā)芽……
去年9月,瓦軸集團特大型分公司精磨間操作者趙熙偉赴德國KRW公司進行了培訓。趙熙偉說:“大家都知道德國制造強大,究竟強在哪兒?我這次在德國充分感受到了工人的精確主義和完美主義,追求完美的工作行為,做什么都要徹底到位。”對此,趙熙偉特別感慨,“提升中國制造品質,我們必須要學習德國人的這種精神,抓住細節(jié),讓每一加工細節(jié)都完美,在每道工序上都達到國際標準。”趙熙偉從德國學習回來以后,結合國外先進加工經驗,將數控立磨磁盤支點進行了改造并推廣,每臺設備至少可節(jié)約換活時間半個多小時,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提升了產品加工質量。
和趙熙偉同時去德國培訓的瓦軸集團傳動軸承公司超精工序磨工李超說:“在德國,我不但學到了先進的軸承加工技術,更是見識到了德國工人嚴謹自律、追求完美的工作態(tài)度。”李超介紹說,德國工人工作的條理性清晰,一切按照標準進行,就拿擰螺絲來說,這螺絲怎么擰、擰幾圈、擰到什么程度都有嚴格的標準。因此,德國工人加工的每一件產品都達到同一標準,產品精確度極高。“我們所說的工匠精神就是這種追求極致吧。他們的技術我們要學,他們這種嚴謹的態(tài)度更是需要我們學習的!”近日,李超把在德國學到的先進技術進行系統地消化,創(chuàng)新了加工工藝,并成功地在同工序推廣。
此外,還有赴德國培訓的精密滾動體公司磨工王超等操作者,不僅把自己在德國和日本學到的加工技術學以致用到實際工作中,還在公司講臺上分享了德國、日本工匠精神和先進加工技術,讓大家一同學習,共同進步。
瓦軸集團始終把高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作為提升企業(yè)核心競爭能力的大事來抓,多種形式開展員工技能培訓,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能干事、干成事的技術能手,正在實現從“產線工人”到“技術專家”的轉變。(鞠家田 楊維新)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