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0攝氏度的恒定運行溫度、精確到秒的工序啟動時間、誤差不超過0.15毫米的鍛件……這是20多米高、1.5萬噸自由鍛造水壓機對運行參數(shù)的苛刻要求。"大國重器"的背后,以大國工匠劉伯鳴為代表的一重人,在"巨大"中求"精微",在"毫厘"間斤斤計較,硬是做到了設備運行時,壓力、溫度、尺寸絲毫不差。
采訪期間,雖正值午休,劉伯鳴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內卻一片忙碌:劉伯鳴正和工友們熱火朝天地探討著鍛件的變形過程和工藝參數(shù)。"世界鍛件技術在不斷更新,精度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絲毫不能松懈,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確保走在世界前列。"劉伯鳴說,培養(yǎng)人才和鍛件有著相同的道理,千錘百煉才能出精品。
王宏祺,"龍江工匠"、一重集團(黑龍江)重工有限公司軋電制造廠數(shù)控車間高級工程師。采訪時,王宏祺和工友正圍著一個個臥在超大機床上的巨大零件,反復檢測和記錄零件加工過程中的彎曲形變和震動參數(shù),研究更好的工藝改進方案。"這些零件將成為驅動大型船舶、水電站或核電站的核心部件,容不得半點馬虎。"和記者說話時,王宏祺頭也不抬,兩眼一直盯著運動的零件。
桂玉松,"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一重集團(黑龍江)重工有限公司軋電制造廠高級工程師。他的工作"對手",是一個200多噸重的實心鋼轉子,運行時所允許的尺寸誤差比一根頭發(fā)絲還小。白天修復刀具磨損,改進刀具結構,晚上進行試加工……為鉆通一個10多米長的深孔,桂玉松帶領徒弟們不分晝夜地鉆研,推出了10余項創(chuàng)新成果,成功攻破刀具振動問題,掌握了這一領域的核心技術。
秉承匠心,不輟匠造。在中國一重,像劉伯鳴、王宏祺、桂玉松這樣優(yōu)秀的工匠不勝枚舉。他們以匠心守初心,默默支撐著一件件"大國重器"升級迭代、精確運行。
采訪結束走出廠區(qū),天色已晚。但重錘起落、鐵臂揮舞的一重廠房內,劉伯鳴們還在堅守。(徐沙濃)
轉自:中國稅務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