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河套地區(qū):麥后復種 田地生“金”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1-12





  地處黃河“幾字彎”的內蒙古河套地區(qū)是我國優(yōu)質中強筋小麥、優(yōu)質玉米主產地。為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當地因地制宜推行麥后復種燕麥草、甜糯玉米、秋菜等模式,實現一地兩用、一年兩茬,增加土地產出效益,進一步拓寬農民增產增收渠道。


  近日,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狼山鎮(zhèn)光明村農業(yè)示范園區(qū)內,麥后復種的燕麥草綠意盎然,農機手正駕駛大型機械收割燕麥草。光明村黨支部書記郭成剛說:“我們在收割后的1萬多畝麥地里復種燕麥草,整體長勢良好,每畝產500公斤優(yōu)質干草沒問題?!?/p>


  郭成剛一邊指揮收割機作業(yè)一邊向記者介紹,為提高小麥種植綜合收益,全市鼓勵支持農戶麥后復種燕麥草等經濟作物,并在控肥增效、控水降耗等方面給予技術指導,全面提高品質和產量。郭成剛說:“按照現在的收購價格2元/公斤計算,每畝燕麥草的毛收入為1000多元、純收入600元以上,再加上集中連片種植、麥后復種每畝補貼600元,比零散種植小麥的純收入高1倍多。”


  臨河區(qū)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由于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種植的小麥、燕麥草等作物具有蛋白質含量高等優(yōu)點。近年來,臨河區(qū)采取各個村黨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的辦法,鼓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推廣“小麥+麥后復種”高效循環(huán)產業(yè)發(fā)展模式,進一步提升土地種植效益。臨河區(qū)農牧局副局長苗三明說:“我們利用小麥收割后閑置的耕地種植2.3萬畝燕麥草,既能收獲一季糧食,又能收獲一季優(yōu)質牧草,實現‘第一茬作物保供給、第二茬作物促增收’,為農業(yè)增收增添新動能?!?/p>


  在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三道橋鎮(zhèn)黎一村田野中,麥后復種的燕麥草、甜糯玉米喜獲豐收,農戶們正忙著采收、運輸。黎一村黎明合作社理事長郭鵬龍告訴記者:“今年我們種了600畝小麥,麥收復種36畝甜糯玉米、564畝燕麥草,畝均純收入2500元以上,比單種小麥純收入增加1倍以上,實現‘一塊地收兩茬’的雙重效益,開辟農民增產增收新途徑?!?/p>


  據杭錦后旗農牧和科技局局長張少恒介紹,在提高小麥單產的基礎上,杭錦后旗引導農戶、合作社進行麥后復種,實現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糧食種植綜合效益,促進耕作制度由單一模式向“復種兩熟”轉變。張少恒說:“全旗在小麥收獲后及時整地,爭時搶種6萬畝燕麥草、紫花苜蓿、玉米等作物,實現‘前茬穩(wěn)糧、后茬增效’?!?/p>


  擁有河套灌區(qū)的巴彥淖爾市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黃金種植帶”,被譽為“塞外糧倉”。為提高農民種植小麥積極性,巴彥淖爾市實施麥后復種補貼政策,推廣麥后復種燕麥草、白菜、西藍花等技術,實現小麥種植綜合收益提高1倍以上。


  據巴彥淖爾市農牧局副局長王星介紹,全市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依托特色農業(yè)資源、現代農業(yè)技術,采取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的措施,完成麥后復種31.8萬畝經濟作物,促進種植業(yè)綠色高質高效發(fā)展。(記者 李云平)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