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葉片、主軸承及海纜等相關配套部件受到產能制約,海上風電施工船嚴重不足,400萬千瓦/年的吊裝能力難以滿足千萬千瓦的“搶裝”需求,海上風電產業(yè)鏈整體可靠性、主要部件的國產化配套能力、整個產業(yè)鏈協同性都將面臨“大考”。
“為在2021年底前完成全部機組并網,我國海上風電正處于熱火朝天的‘搶裝’。但國內海上風電施工船只存量嚴重不足,按照當前施工進度,大部分海上風電項目很難按時并網。”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日前舉辦的國際海上風電高層技術論壇上說。
隨著我國海上風電電價政策最終落地,2018年獲得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若能夠在2021年底前完成全部機組并網,將能夠獲得核準時的上網電價,也就是每千瓦時0.85元。為獲得高補貼電價,我國在建海上風電項目規(guī)模已超1000萬千瓦。
然而,原本并不成熟的海上風電產業(yè)鏈卻引發(fā)了業(yè)內擔憂,薄弱的產業(yè)鏈體系或將難以支撐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需要。“搶裝”掀起的大浪最終是否能夠平穩(wěn)落地?
海上風電吊裝能力嚴重不足
今年5月,國家發(fā)改委下發(fā)《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稱,對于2018年底前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如在2021年底前全部機組完成并網,執(zhí)行核準時的上網電價,2022年及以后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執(zhí)行并網年份的指導價。
有數據顯示,2018年11-12月全國多個省份突擊核準了大量風電項目,其中廣東、江蘇、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最為突出。這幾個省份2018年底批復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總量超過25吉瓦,而這些核準未建項目預計將成為未來兩年的裝機主力。
然而,就目前情況來看,有限的海上施工資源正嚴重制約著企業(yè)的“搶裝”能力。
據記者了解,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通常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海上運輸及施工吊裝等環(huán)節(jié),而硬件設施則包括整機、風塔、海纜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需緊密配合,缺一不可。
秦海巖指出,我國海上風電施工吊裝能力嚴重不足。“由于海上作業(yè)窗口期較小,即使是理想情況下,我國每年海上施工吊裝能力也只有400萬千瓦,遠小于目前需求量。”他同時認為,廣東海域因地質條件復雜,打樁難度較大,按照目前的施工水平,項目推進難度大。
部分配套部件遭遇產能制約
彭博新能源財經風電分析師汪子越指出,目前海上風電供應鏈上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素,葉片、主軸承及海纜等相關零部件均有可能受到產能制約。
據了解,在海上風電的總投資中,整機、風塔、海底光纜等設備投資約為50%,其中風機成本約占整體成本的33%左右,而葉片等核心部件、鋼材等主要原材料則是風機制造的主要成本來源。
隨著大功率機組逐漸成為我國海上風電技術發(fā)展趨勢,葉片的尺寸也越來越大。方正證券發(fā)布的葉片行業(yè)研究報告顯示,由于大葉片制造難度相對更大,研發(fā)時間相對更長,生產、庫存也需要更大空間,目前大葉片產能短期內將難以跟上市場需求。數據顯示,中材葉片作為葉片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2016年該公司葉片總產能為8.35GW,但2018年該公司年報仍顯示其葉片總產能為8.35GW。
與此同時,也有業(yè)內人士指出,海上風電的“大躍進”也將大幅帶動海纜等供應鏈相關產業(yè)發(fā)展,2019年應用于海上風電領域的海纜市場需求同比增長幅度將達到53.7%,但要形成規(guī)模、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仍需一定時間。
產業(yè)鏈協同有待增強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風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琦認為,我國海上風電產業(yè)鏈仍不完善,整體可靠性不高、主要部件國產化配套能力不足以及產業(yè)鏈上協同性欠缺是目前我國海上風電產業(yè)鏈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供應鏈存在潛在風險的背景下,秦海巖認為,對海上風電開發(fā)商來說,現在參與競價也不失為一個可行的選擇。“現在海上風電競價項目電價上限是0.8元,希望開發(fā)商能夠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多方考慮,慎重決策,如果無法在時限內完成全部項目并網,參與競價,仍可以拿到一個不錯的電價。”
另外,汪子越提醒,部分整機廠商及上游供應商對此輪搶裝應持有較謹慎的態(tài)度,要通過合理發(fā)展來避免產能過剩與產品質量問題。“目前已開工項目要在2021年底前實現并網仍有可能,但對開發(fā)商、供應鏈以及施工單位間的配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實習記者 李麗旻 )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