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國家能源局發(fā)布的《關于建立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工作信息月報制度的通知》表示,要建立信息月報制度,以及時掌握有關省(區(qū)、市)和中央企業(yè)在推進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工作中的進展。
事實上,目前距離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15個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乙醇汽油全國基本覆蓋”目標已不足一年,那么我國乙醇汽油推廣進度如何?是否能實現規(guī)劃目標?還存在哪些問題?
發(fā)展滯后
乙醇是清潔燃料和油品質量的改良劑,添加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E10)可在提高汽油辛烷值的同時減少二氧化碳以及機動車尾氣中的顆粒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等有害物質排放。據不完全統(tǒng)計,已有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qū)推廣生物燃料乙醇和車用乙醇汽油,年消費乙醇汽油約6億噸,占世界汽油總消費的60%左右。
我國自2001年已開始推廣使用燃料乙醇,2002年在黑龍江和河南兩省啟動燃料乙醇試點,并于2004年擴大試點。截至2018年以前,我國已在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安徽、廣西共六個省區(qū)全境內封閉推廣乙醇汽油,在河北、山東、江蘇、內蒙古、湖北5省區(qū)的31個地市半封閉推廣乙醇汽油。2018年10月,天津也成功實現乙醇汽油封閉銷售。
但據記者了解,上述試點區(qū)域中,除了東北三省以及天津外,其余省市乙醇汽油發(fā)展并不是很好。以廣西為例,自2008年4月起,廣西全區(qū)封閉銷售使用車用乙醇汽油,根據廣西自治區(qū)發(fā)改委資料顯示,2009年廣西車用乙醇汽油覆蓋率高達85.79%,然而隨后乙醇汽油市場份額便逐漸減少,到2017年覆蓋率降至不足5%。
鑒于當前的發(fā)展現狀,對于實現“到2020年末實現乙醇汽油全國基本覆蓋”的目標,多位受訪者均對記者表示“難度較大”。
在中宇資訊分析師劉霖看來,目前乙醇汽油發(fā)展有所滯后。“乙醇汽油全面推廣,必然會使燃料乙醇產量劇增,從而拉動整個乙醇產業(yè)向好。如果2020年實現乙醇汽油全覆蓋的話,現在燃料乙醇的市場應該是非?;馃?,但就目前來看,整個燃料乙醇市場只能說是一般。照目前燃料乙醇產量的增速來看,明年實現這個目標,難度較大。”
燃料乙醇缺口大
“當前乙醇汽油推廣不理想,核心原因是燃料乙醇供應缺口較大。”中國石油規(guī)劃總院市場營銷所高級工程師張哲對記者直言。
中國石油規(guī)劃總院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燃料乙醇生產能力為289萬噸/年,而目前國內汽油用量約為1.3億噸,按照10%的添加比例計算,若要在2020年實現全國基本覆蓋,燃料乙醇的需求量約為1300萬噸,缺口達1000萬噸。
這中間,生產燃料乙醇的經濟性是最主要制約因素。
據了解,我國燃料乙醇原料主要來源是玉米,為推動生物燃料乙醇產業(yè)的發(fā)展,此前國家財政部對生物燃料乙醇的生產企業(yè)補貼較高。2009年,中糧生化曾享受過2055元/噸的原料補貼,生產企業(yè)積極性較高。不過此后因“與民爭糧,與糧搶地”,補貼直線下降。2014年8月14日,財政部下發(fā)《關于調整定點企業(yè)生物燃料乙醇財政政策的通知》,對已核準項目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繼續(xù)補貼的標準為2013年300元/噸、2014年200元/噸、2015年100元/噸,2016年以后不再補貼。“前幾年國際原油價格走低,而我國燃料乙醇出廠價格由于與成品油價格掛鉤,也保持低位,盈利能力較弱,沒有經濟性。”劉霖說。
張哲也指出,在多種因素疊加下,燃料乙醇生產企業(yè)積極性下降。“有些企業(yè)調低了燃料乙醇產量,部分轉產食用酒精,導致乙醇汽油市場份額越來越低。”
推廣進度宜適當調整
根據中宇資訊統(tǒng)計數據,當前我國燃料乙醇產量中,87%原料來源是玉米,11%是木薯、甘蔗,2%是纖維素。玉米生產燃料乙醇工藝,包括陳化水稻、小麥等作物,由于可消化“問題糧”“陳化糧”,原料來源穩(wěn)定、生產技術成熟,且可副產玉米油、酒糟蛋白飼料(DDGS),效益整體好,是生產燃料乙醇的最佳原料。但其產能受我國玉米等陳化糧庫存量的制約,易引發(fā)糧食危機的擔憂。因此,張哲表示,燃料乙醇的發(fā)展應因地制宜,發(fā)展多元化的乙醇原料生產工藝。
據介紹,木薯、甘蔗生產燃料乙醇已具備較成熟工藝,且生產成本低,但由于種植面積小,較多依賴進口。不過,以甜高粱為原料的固體發(fā)酵技術已實現商業(yè)運行,甜高粱可實現大面積種植,且固體發(fā)酵產品為乙醇和酒糟,無廢水產生,具備大規(guī)模生產條件,被國際視其最有競爭力的乙醇原料。
另外,纖維素作為生物質原料中生產乙醇最先進的方向,原料來源廣泛,可以充分利用作物秸稈,實現廢物利用,但目前技術上并不成熟,且商業(yè)化過程成本極高,大規(guī)模生產在經濟上缺乏可行性。
“生物質能源,是未來能源多元化的選擇,但在推廣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進度安排。同時,對于符合國情的原料,應多研發(fā)新技術、新工藝,盡可能實現效益最大化。像纖維素乙醇,應該持續(xù)研發(fā)下去,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張哲說,“另外,由于生產成本將受到原料價格、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影響,效益具有不確定性,企業(yè)可以采取更靈活的生產方案,比如同時具備生產食用乙醇、燃料乙醇的條件,或者多種產品聯(lián)產。”(實習記者 李玲)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