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yè)海外并購,正在成為一個新的風向標。近日,中國化工成功收購瑞士農藥巨頭先正達,引人矚目。中國化工在買到有形資產的同時,也獲得了先正達大量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可謂是買到賺到。但是,在近年來的海外并購中,一些案例的知識產權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同樣應該引起高度重視,趨利避害是應有之義。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回首近年來中國企業(yè)的海外并購,成功者有之,失利者有之,可謂是喜憂參半,瑕瑜互見??陀^上,中國企業(yè)近年來由于政策、市場等各種有利因素,獲得快速發(fā)展,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但當國門打開,來到國際市場競爭舞臺,只急于擴大自己的企業(yè)規(guī)模,沒有認識到提高創(chuàng)新及知識產權能力才是競爭之本,擁有更多優(yōu)質知識產權才是壯大之源。知識產權意識不足,帶來的是海外并購一時得志,購到有形資產,忽略了知識產權等事關企業(yè)發(fā)展命脈的無形資產。待到回過味來或者遇到知識產權糾紛,才追悔莫及,空留嗟嘆。
而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最初看重的就是先正達在全球領域大量的先進農藥技術專利、種子培育方法專利、種子的植物新品種權等知識產權。中國化工認為,這些是自己最為需要的,也是企業(yè)發(fā)展最為重要的資產。雖是無形資產,卻是最關鍵的資產。買到的知識產權,就是為自身的創(chuàng)新構筑了更高的臺階。登高望遠,可明大勢,高起點創(chuàng)新,就是進入領跑行列的捷徑。因此,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義。
海外并購,成功的范例總是引人關注。近年來,三胞集團8.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億元)現金收購美國丹德里昂100%股權、義烏企業(yè)并購照明行業(yè)跨國巨頭歐司朗、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機器人完成交割等,無不是把知識產權作為先決條件。如美的集團出資近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92億元)完成了收購德國庫卡94.55%的股份,獲得了相關專利的使用權,加速了產業(yè)升級步伐。至今,美的集團在自動化生產線上使用的庫卡專利機器人已有1000多臺。原來一條遙控器裝配線上手工裝配加檢測需要7人,每小時制造300個;機器人上崗后,工人減少到2人,產量達到每小時350個,成本下降了20%。2011年美的空調營收規(guī)模約500億元時,工人數量在5萬人以上,而去年營收接近700億元,效益明顯。
雖然近年來中國企業(yè)的海外并購案例呈現上升趨勢,數量居高不下,但實際上,中國企業(yè)與國外企業(yè)打交道的經驗仍然不足,特別是知識產權意識仍有待提高。在知識產權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如果不重視海外并購中的知識產權因素,這一短板將有致命危險。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yè)海外并購交易額達802億美元,同比增長137.3%,數額與增幅均刷新歷史紀錄!中國企業(yè)應該深刻認識到,海外并購,既要高度重視其中的知識產權,一并“打包”拿來,又要認識到,通過并購獲得知識產權,是增強自身競爭實力的途徑,但不是一勞永逸之舉,企業(yè)還應利用好這些資源,進一步增強自身知識產權的創(chuàng)造運用能力,才能打造真正的品牌企業(yè)、擁有更多國際市場話語權,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走好做大做強之路。(建國)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