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三家大豆進口商被曝因無法從銀行獲得信用證,導致到港的大豆無錢支付。這造成上述企業(yè)已經購買的50多萬噸美國和巴西大豆出現(xiàn)違約,違約金額在3億美元左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卷入違約的包括山東晨曦集團、日照昌華集團、匯福糧油集團、山東光大日月集團和得利斯002330,SZ等。而這些都是主要的大豆進口商。
美國大豆出口協(xié)會北京辦公室首席代表張小平表示,目前國內超量訂購了大豆,一季度3個月實際進口了1535萬噸的大豆,但實際訂購量超過2000多萬噸。貿易商解決的辦法有多種,最不好的是違約,這對國際市場影響很大。
違約事件還在繼續(xù)擴大,后續(xù)還有30條船會加入違約的隊伍中,涉及大豆將超過200萬噸,而目前被違約對象主要為日本糧商丸紅株式會社。
4月14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別致電山東晨曦、匯福糧油集團、昌華集團、光大日月集團等,得到的回復要么否認,要么是不知情,匯福集團宣傳部甚至稱“外面胡說八道”。
而行業(yè)人士擔憂,由于今年以來進口大豆加工行業(yè)出現(xiàn)普遍虧損,主要的大豆進口商連續(xù)違約或引發(fā)行業(yè)企業(yè)紛紛效仿違約,從而重蹈2004年覆轍。
首波違約潮
一資深大豆貿易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晨曦有14條船巴拿馬型貨輪面臨違約,其中6-8條船沒開信用證,另有6-8條船還在海上漂著,后面有二三十條船計劃違約?!?/p>
信用證Letter of Credit,L/C是指開證銀行應申請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開立的載有一定金額的、在一定的期限內憑符合規(guī)定的單據付款的書面保證文件。信用證是國際貿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該資深貿易商表示,信用證相當于銀行出具的保函,只要外資、國外的銀行認可就可以發(fā)貨,貨到了,國內的銀行就會打錢給外資企業(yè)。
據了解,一艘巴拿馬貨輪通常能運5萬-6萬噸的大豆。這些船加在一起運貨在200萬噸。
另外,東亞期貨指出,市場傳言中國大豆進口商山東晨曦可能對30船大豆違約,并且傳聞富國銀行拒絕了晨曦的信用證。與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信息相印證。
美國大豆出口協(xié)會北京辦公室也稱,中國進口商或對約200萬噸美國大豆船貨違約,因這些進口商不能自銀行開立信用證。
而這輪進口大豆違約,還包括匯福糧油集團、山東昌華、光大日月以及得利斯。
統(tǒng)計資料顯示,山東晨曦是國內最大的大豆進口企業(yè),2013年進口748萬噸大豆,遠超國內最主要的油脂加工企業(yè)益海嘉里和中糧集團。
晨曦在山東擁有5個加工廠,日加工能力為5000噸,擁有40萬噸大豆精煉和30萬噸棕櫚油分提煉能力。
匯福集團則比較出名,該公司不僅是主要的大豆進口企業(yè),也是國內主要的油脂加工和小包裝食用油企業(yè),大豆年加工能力300萬噸,生產一級大豆油55萬噸、豆粕240萬噸。2013年該公司進口了137萬噸大豆。
日照昌華、光大日月以及得利斯也是主要的大豆貿易企業(yè),去年,昌華集團進口181萬噸大豆。
而晨曦集團等有主動違約之嫌。大豆貿易行業(yè)多個人士表示:晨曦集團、昌華集團一起開了會,把路透社等通訊社找去,讓他們去報道,告訴國外的人他們要違約。
重蹈2004年覆轍
與2004年國內大豆加工和貿易企業(yè)違約不同,這次違約針對的對象是日本的糧商丸紅株式會社。
而在這次違約前,3月23日,在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的辦公地北京通正國際大廈,來自全國各地的重點壓榨企業(yè)召開了如何改善進口大豆合約等問題的會議,參會的壓榨企業(yè)普遍反映現(xiàn)在行業(yè)形勢很嚴峻,呼吁少買大豆,請外商配合“洗船”購買的大豆,在沒運到中國前,就虧損轉賣給其他海外買家、延船等。
不過,隨著虧損越來越重,幾家主要的大豆貿易商最終采取了違約形式。首當其沖的是日本丸紅。
日本丸紅是對華大豆出口主要的糧商,每年對中國大陸出口大豆1500萬-1600萬噸,相當于中國每年大豆進口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資深大豆貿易商表示:“現(xiàn)在主要是跟丸紅違約的比較多,丸紅的條款比較寬松,到港前5天讓他們開信用證就可以。而且定金和預付款都很好?!?/p>
他進一步表示:像嘉吉等美國糧商都比較謹慎,裝船前就要求企業(yè)開信用證,因為2004年出現(xiàn)過這樣的問題,因此他們要求定金交得很足。
據了解,晨曦等企業(yè)之所以選擇違約而不是與外商展開談判,是因為他們覺得違約比買進來每噸虧500多塊要合算。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未了解到上述企業(yè)支付給丸紅的每噸大豆的定金和預付款具體額度。
外媒報道,由于不少條船大豆合同出現(xiàn)違約,丸紅也因此蒙受400萬美元的損失。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已經售出至少一船中國買家違約的大豆船貨。
美國大豆出口協(xié)會北京辦公室首席代表張小平表示,違約是最不好的方式,對企業(yè)信譽、對國際市場都是很大的負面影響。解決辦法不止這種,企業(yè)可以與賣方商討延期發(fā)貨或者“洗船”。
張小平表示,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超量訂購了大豆,目前國內一個月的實際需要量為500萬-550萬噸,一季度3個月國內進口了1535萬噸的大豆,但實際訂購量超過2000多萬噸。
由于已經出現(xiàn)違約和繼續(xù)違約,大豆貿易行業(yè)擔心會重蹈2004年的覆轍。2003年8月-2004年8月,在美國大豆上市前后,作為國際大豆貿易定價基準的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貨價格劇烈上漲,導致大量中國大豆加工企業(yè)高位采購,隨后大豆暴跌,中國企業(yè)無力支付,結果出現(xiàn)危機,致使國內企業(yè)損失約7億美元。
更為嚴重的是,經過這場危機,國內大量壓榨企業(yè)被迫關閉,外資快速進入中國大豆壓榨領域。
來源: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