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莊浪繁衍文化“根”和“魂”: 讓非遺不被遺忘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7-15





  分格、引線、繞圈、打結……在甘肅平涼市莊浪縣朱店鎮(zhèn)東街村馬尾荷包傳習所,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尾荷包傳承人陳換香,向南開大學暑期實踐團學生王馨一招一式地演示馬尾荷包網罩的編織工藝。

  莊浪縣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該縣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15類500多項,包括民間雜技、民間手工藝、傳統戲劇等種類。其中,莊浪高抬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馬尾荷包、南湖曲子戲入列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莊浪縣先后成立了馬尾荷包、高抬、剪紙等非遺傳習所8處,傳承非遺技藝。


  王馨已經參加了南開大學組織的多次假期實踐活動,她認為莊浪馬尾荷包網罩編法很獨特,很少見。莊浪縣文化館館長柳坡介紹說,馬尾荷包的網罩是手工一針一線勾編出來,機械無法替代,展現了莊浪婦女靈巧的手工技藝,這也是它值得保護的一方面。


  馬尾荷包是近年來莊浪縣重點扶持的非遺文化傳承保護項目。該縣依托東街村馬尾荷包傳習所這個平臺,成立了馬尾荷包扶貧就業(yè)工坊。農閑時節(jié),東街村婦女在家中制作荷包,每當顧客到村里求購荷包,陳換香就聯系將姐妹們制作的荷包銷售出去。


  東街村村民曹彩虹今年初跟隨陳換香制作馬尾荷包,她不僅掌握了制作技藝,還依靠馬尾荷包制作收入3000多元。與曹彩虹一樣掌握了馬尾荷包制作技藝的婦女在中街村有30多人。與此同時,莊浪縣還扶持馬尾荷包、麥稈燙畫、泥金紙織畫、莊浪毛筆等非遺傳承人,參加全國舉辦的文化博覽會,銷售莊浪非遺文創(chuàng)品,不斷擴大莊浪非遺對外影響力。


  李敏賢是莊浪縣剪紙傳承人,他被良邑中學聘請為學校手工課校內輔導員。其學生蘇亞男參加了全國非遺進校園剪紙大賽,她的剪紙作品《連年有余》獲得大賽三等獎。在李敏賢的指導下,良邑中學21名學生在全國和省市剪紙大賽中獲獎。


  莊浪縣還制定了非遺進校園計劃,組織編寫了非遺鄉(xiāng)土教材,將非遺文化融入中小學生興趣小組活動,開設了手工、曲藝、武術等非遺課堂,聘請非遺傳承人擔任非遺文化校內輔導員,傳授非遺文化。


  莊浪縣實驗小學開設了秦腔、民樂、腰鼓等23個興趣小組。三年級學生何家蕊演唱的秦腔《周仁回府》選段吸引了來訪者駐足觀看,每周由她帶領同學們開展秦腔興趣小組活動。實驗小學教師楊滿福說,非遺文化融入學校,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接受非遺文化熏陶,從而讓非遺文化得以傳承。


  一批批游客,走進莊浪縣非遺文化展館,感受莊浪縣絢麗多彩的非遺文化遺產;鄉(xiāng)村非遺文化傳習所里,傳承人傳授馬尾荷包、剪紙、紙織畫等非遺技藝,讓老手藝不失傳;每周社團活動時段,學生跟隨輔導員學唱地方戲曲秦腔;展示老物件的鄉(xiāng)村記憶館也悄然興起……


  走進莊浪縣文化館,濃郁的非遺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樓梯上一幅幅非遺文化照片讓人目不暇接。步入非遺文化展館,高抬、皮影、馬尾荷包等各種非遺展品琳瑯滿目。為了傳承和保護非遺文化遺產,莊浪縣布設了非遺展館,展出非遺展品370件,制作了題為《古韻莊浪》的泥塑墻,錄制了莊浪高抬、馬尾荷包、南湖曲子戲、莊浪地攤戲的影像,向游客展演。


  耕畜犁地、畜力推磨、畜力碾場……多年以前的農耕場景,在通化鎮(zhèn)中莊村文化小廣場上以彩塑的形態(tài)展現在村民眼前。莊浪倡導在鄉(xiāng)村旅游示范村布設鄉(xiāng)村記憶館,展示非物質文化和農耕文化,目前全縣有鄉(xiāng)村記憶館13處。旨在“繁衍非遺文化,讓非遺活起來走進生活,勾起民眾回憶,不被時代遺忘”。 (魏建軍 李順民)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