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著名蘇學專家與文化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冷成金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
冷成金教授在唐宋文學、古代文論特別是中國古代文學悲劇意識理論研究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同時還擔任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會長。他曾在《文學評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出版《蘇軾的哲學觀與文藝觀》《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唐詩宋詞研究》《論語的精神》等專著近10部,在國內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他是第一位將金庸小說帶入大學課堂的教師,也是最早在課堂推廣金庸小說的研究者;他是著名歷史雜談作家,《讀史有智慧》等作品被翻譯到韓國和日本,引起了韓國的”中國流”;他創(chuàng)作44集大型電視劇《蘇東坡》,是國內首位由古代文學學者撰寫的經典巨作,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出重要貢獻;他語言犀利、富有真知灼見,被搜狐教育評為全國2009年中文專業(yè)最受歡迎十大教授和2010年各省市最受歡迎十大教授榜。
今天我們選刊了冷成金教授3位學生的緬懷文章,讓我們從這些真誠的文字中去走進這位“學秉逸才不落坊間俗諦,人有俠骨尤見義士雄風”的前輩學人。
朱正文:關于冷老師的一些印象
劉維濤:他永駐在這時空交織的美麗家園里
楊松冀:永存讀史智慧再無古道酣歌
永存讀史智慧,再無古道酣歌,緬懷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冷成金教授
關于冷老師的一些印象
朱正文
我與冷老師在學校的交集不多,在校時沒聽過他的課,傳說肯定有。也不能說是傳說,周圍的同學就講過很多關于他有意思的事情。大概當時最有名的就是他開了金庸的課程,我那時對金庸不感興趣,只是被所謂一些偏門的思潮所包圍,沉浸于負向的情緒之中(在母校師生面前,思考這樣的詞都不太敢用,不過是浮于表面皮毛的情緒)。冷老師突然離去,也沒太多想,畢竟沒有與他有實質性的師生情義。
但在群里看到冷老師學生的回憶,有觸動,倒不僅是因為感人的事跡,而是這些同學回憶中鮮明的充滿生命朝氣的精神取向,比如修辭立誠,比如仁者無敵,比如勇猛精進,比如偉大心靈,比如偉大時代……這些,我們都了解,也都知道,沒有什么稀奇的。稀奇的是講出來,擲地有聲地表達出來,讓人感受到了立人樹人的價值傳承力量。個人感覺,文學專業(yè)的幸與不幸,也許是讓我們了解到了人的復雜性,即所謂人學。特別羨慕那些很早就能在文學中汲取正向能量,一身朝氣的同學,反正感覺上大學時自己是一塌糊涂、一腦袋漿糊,不知身處何地、不知去向何方,懷疑、迷茫,無意義感包裹四圍,行動能力跌至深谷……從上課的角度來說,一方面喜歡坐在最邊緣的角落聽那些充滿力量感的老師的課,一方面與他們保持最遠的距離,不愿意與他們過于接近、交流,大概如果過于接近,會感到壓抑、無法呼吸。之所以又愿意聽他們講課,大概是如果沒有這種支撐,精神可能會斷線,飄入無邊暗夜之中?,F(xiàn)在想想,也許是抑郁癥的一種。于我而言,冷老師應該是這類老師。
我與冷老師的交集發(fā)生在畢業(yè)后,就是訃告中提到的他寫電視劇《蘇東坡》。一個投資人對此類寫文化名人的題材特別感興趣,前期已經有了一個劇本基礎。從當時影視市場的角度來說,這種題材類型的電視劇并不看好(后來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曲高和寡,市場是殘酷的)。冷老師參加了劇本論證審讀。原劇本被專家們否定了。我善意提醒投資人,這類題材吃力不討好,畢竟影視行業(yè)除了情懷,它還是個市場。投資人十分執(zhí)著,堅定不移要做。我提了個建議,現(xiàn)在劇本不行,你非要做的話,可以請冷老師指點指點。后來冷老師就成了該劇編劇,那一時期應該是他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印象當中有一段時間他特別焦慮,創(chuàng)作遇到了瓶頸,感覺前行艱難。中途開了一次專家論證會,有專家在會上提出,該劇既然定位為文化名人,就應該用更多篇幅寫寫蘇軾的詩詞書畫。會后,冷老師跟我私下說,詩詞書畫只是人生的慰藉,是末技,讀書人最重要的是踐行抱負、天下蒼生、家國情懷。后來的完成片中,可以感到冷老師將宋朝文官群體從政實踐更多描寫成了君子不黨、君子之交,充滿了理想主義的色彩。尤其是蘇軾被貶至天涯海角,在田地里怡然勞動的情境,恐怕是冷老師的神來之筆、內心之逸。另外,看到同學們回憶中冷老師對女同學的態(tài)度,想起該劇中蘇軾與女性關系的表達,印象當中他提到對蘇軾這方面的創(chuàng)作理念是“風流而不下流,不要把人搞庸俗了”。這部片子的完成片受到了專家們一致高度評價,幾乎沒有什么爭議,這在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中十分罕見??上袌鍪菤埧岬?,藝術性與市場規(guī)律的平衡歷來都是高難度動作,這部劇在發(fā)行播出中命途多舛。從我個人感覺來說,這部劇確實達到了當時影視條件下同類題材幾乎是最好的水準,在書生氣的表達中涵有人文氣息。
我所了解的冷老師就是這些,我猜想,也許他與我們每一個中文系的學生一樣,四處碰撞,內懷柔善;作為老師,他看見我們,希望我們身上多一些勇氣和光亮。
?。ㄗ髡邽橹袊嗣翊髮W文學院1996級本科基地班學生)
他永駐在這時空交織的美麗家園里
劉維濤
冷老師的遽然離世,引發(fā)哀思如潮。這是一位師者的榮耀,老師戛戛獨造的學術思想和忠恕仁義的道德精神,是他留給這世間最可寶貴的財富,也是讓我們如此痛徹心扉的所在。
這幾日,回憶與老師的點點滴滴,常常淚流滿面。老師身上有當世已少見的古君子之風,他的道德文章渾然一體,為人為文從無二致,也因此有著極強的道德感召力。
修辭立誠,這是我的第一個功課
我是1998年考入人大中文系基地班的,冷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他那年36歲,正意氣風發(fā),懷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以莫大的學術勇氣,在古典文學和傳統(tǒng)文化領域沖鋒突擊。
記得,他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是讀論語。學而篇第一,三句話講了四節(jié)課。難以形容,對于剛剛經歷應試教育考上大學的我們來說,那是怎樣的震撼,真如電光石火一般。依稀記得老師講“侍坐章”時的神情,動情處他會將眼神投向窗外乃至更縹緲處,收回時會發(fā)出一聲冷式長嘆——老師氣息渾厚,嘆氣聲是極富意義的符號,成為他表達的重要部分。“審美超越”這個詞,與那一刻的場景一起,進入了我的思想與生活。乃至于我此后在報章發(fā)表一些個性化文章時的筆名,叫做“沐沂”,即是取自“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老師常講,讀經典與讀別的書不同,那是在你的腦子里安裝操作系統(tǒng),都是底層邏輯?,F(xiàn)在想來,老師以飽滿的生命情懷解讀先賢的世界,幾乎是在我們心田里重開了一方天地。人窮則反本。此后我從事新聞工作,每每寫文章思路受困、輾轉反側時,常會憶起老師耳提面命的種種情境,想想老師要作此文應是如何立意、怎樣謀篇。說也奇怪,往往就柳暗花明、豁然開朗了。這也許就是源頭活水的功效吧。
仁者無敵,這是我的第二個功課
老師給我們單獨開了門課,叫《文史哲要籍研讀》,聽名字便知他對我們期許之深,他專門跑到當時的海淀圖書城,幫我們甄選版本,備齊先秦諸子的書。他知道大家底子不厚,要求每人至少背誦200首唐詩、100首宋詞,并親自在課堂上抽查。記得當時逞才,在報給老師的單子上列了《長恨歌》,果然吸引了他的注意??目慕O絆,但總算背了下來,老師倒是聽得饒有興致。問我為啥選它,答曰,長。老師哈哈一笑,算是過了關。后來想,這笑聲有幾分欣賞,孺子可教;但答案又讓他不免發(fā)笑:還沒有開竅!
一年后,老師訪學韓國,擔心我們不思進步,常常電話問訊,多有囑托。他給全體同學寫了一封長信,那封元氣淋漓的長信,大家打印出來,貼在了墻上,也永遠記在了心里。他曾堵在樓下勸阻同學去搞活動,說不要錯過人生中最宜讀書的時節(jié);他用莊子的寓言勸解大家不要為利益作無謂之爭,說放長來看,著實可笑?,F(xiàn)在想來,這位智者,洞悉了人生的真相,又以悲憫的心腸告訴了年輕的我們,當時只道尋常,此后經年,一一印證罷了。老師苦口婆心引導,無非是讓我們帶著些審美的、超越的態(tài)度去面對此后的生活,莫要墮入功利主義的陷阱,把人生過小了。
韓國兩年,應該是老師一生中難得放松的日子,短暫從現(xiàn)實中超脫,老師自由而浪漫的靈魂漸入佳境,因此有了《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這樣的佳作。在給我們的那封信中,講述他第一次見到高二丈的耐冬樹而重讀《聊齋》,似可一窺他當時的狀態(tài):“當即重讀《聊齋》,倍感激動,時有淚流滿面之羞。然又時有豪興襲來,夜半不眠,起而痛飲,乘興登山,蛇蟲趨避,蚊蚋無跡。又入廢舍敗垣中,累卵之墻,黑苔斑生,溪聲隱約,石徑明滅,依稀便是《聊齋》遺跡。吾羨《聊齋》奇境,花精狐魅,恨不一遇,然終無緣夤會,欷歔而返。毋乃仁者無敵乎!”
于我而言,老師一句“毋乃仁者無敵乎!”,便是極管用的箴言。此后每當人生緊要處,老師中氣充滿的聲音便回響耳邊,令我猛醒,去直面一切艱難苦恨。
勇猛精進,這是我的第三個功課
老師姓冷,又是一副山東人的粗獷模樣,尤其一雙電目不怒自威。但用“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一次接到快遞,是極重的紙箱,打開一看是一整套古典名著的連環(huán)畫本。老師的信息隨之而來,給孩子看,讀書入門要正。每每驚醒久未問安,向老師抱歉,他也總回一句:“教育好孩子!”老師為人處世,一片天然,也因此對孩子極為珍愛。我有二子,兩次報喜,老師都喜不自勝?!按笠恍瑤н^來我看看。”每次應承,卻無行動。如今已不可得,想來心痛不已。
畢業(yè)多年,世事紛擾,心緒常常煩亂。最盼師門聚會,每次從北五環(huán)的車流中抽身,拐進農大南路,心下頓時安靜,似乎有一種回歸的情愫在。師生圍坐,老師會一一問明近況。往往只三言兩語,他便對大家的精神狀態(tài)有了把握。開始點評,老師言辭高蹈,卻絕無虛言,戀愛、婚姻、家庭、工作、學問不一而足,總能切中要害。
上學時,老師見我愚且直,曾撫掌嘆息:你以后可怎么養(yǎng)活自己哦!畢業(yè)后,倒是不擔心了生計問題了,又怕我過于從俗,不肯用功。一次,老師見我言語間牢騷太盛,且有消極之意,頓時嚴厲起來:我看你就像莊戶懶漢,日頭太大、刮風下雨都不下地,等到收獲了,才發(fā)現(xiàn)誤了天時。隨后凜然道:“忘了孟子的話了嗎?‘待文王而后興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雖無文王猶興?!叶疾桓译S意歇息,你們怎么敢!”聽完滿座默然,不覺汗出。記得那時老師已在病中,說話慢了許多,久坐會有倦意,但這番話卻勢大力沉,于我無異于當頭棒喝,效用至今持續(xù)。
師門相聚,更多的還是老師闡述自己新近所得。越近晚年,老師的思想越深遠而遼闊。老師的學術絕非輕巧之思,也非皓首窮經可至。他是把自己擺進去,于思想的殺陣中往來,以非凡的才氣和學力,直指問題本源??墒呛芏鄦栴},尤其是涉及重塑與再造的問題,又怎是憑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因此越走越孤獨,也幾是定數(shù)。現(xiàn)在想來,他不厭其煩的講述,乃是尋求同道的呼應。無奈我是掉了隊的,雖有恭敬的姿態(tài),卻鮮有深層的契合,總不免令恩師失望。
老師留給我們的功課
年前,我與同窗忠心去老師家中探望,最后一次見到老師。怕他太累,原本打算10分鐘就結束談話,最終卻持續(xù)了近3個小時。其間我們起身欲走,被老師攔下;冷鑫憂心父親病體,兩次打斷,又被老師拉回。最后這段日子,他所念茲在茲的,仍是學問。圍繞人要活著的內在親證,老師枚舉中西、縱論古今,仍如往日般水銀瀉地,一氣而成。他談了許多研究框架與打算,得窺堂奧的興奮溢于言表,只是在臨了,輕嘆了一聲:“怕是時間不夠了……”我心里一痛,淚涌了出來。
多年以后,我一定還會記得當日的情形。那天天氣很好,冬日暖陽,照得身上很暖。老師一字一句吟誦王維的《春中田園作》——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chan)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
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他如孩童般學春鳥斑鳩的鳴叫聲,解釋為什么是杏花而不是桃花,最后以“永恒的家園感”,來解釋詩意何以美。
是的,永恒與不朽,是士人都要面對的課題。老師完成了他的功課,他并未遠行,他永駐在這時空交織的美麗家園里,他永遠與我們同在。
于我們弟子而言,他“參贊天地之化育”的使命感,便是永遠的召喚,召喚我們走上前去,做好自己的功課,尋找自己的美麗家園。
?。ㄗ髡邽槔涑山鸾淌谒鶐?002級碩士研究生,現(xiàn)為人民日報高級編輯)
永存讀史智慧再無古道酣歌
楊松冀
現(xiàn)在是3月11日上午9:56,想來正是開冷老師追悼會的時候,這幾天剛開學特別忙,總是心神不定,自從前天晚上突然見到冷老師的噩耗,已經兩個晚上沒有睡好了。本來要著急完成學校布置的工作任務,但心好像總是被一條無形的繩索牽著,昨天師門群上發(fā)了個通告,說是今天上午開冷老師的追悼會,既然無法工作,轉念一想,就寫點什么吧,權當彌補不能親臨現(xiàn)場與冷師作最后告別的一種補償吧。
我是07年考上成金老師博士的。我第一次注意到冷老師應該是06年,那時我研究生畢業(yè)在吉首大學工作的第三年,那幾年應該是我人生最痛苦最煩惱的時候。04年10月,我學問的領路人我的祖父突然辭世,第二年三月,我父親也在出院好轉之后突然去世,不到半年時間,我生命中最重要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兩位親人,都是突然之間走了,他們的逝去我都沒有見到最后一面,當時感覺就好像突然之間自己的天塌了,其后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非常痛苦,甚至有點沉淪而不能自拔,天天就沉迷于到網上打橋牌下圍棋下象棋。禍不單行的是,06年先是我大兒子突患急病,兒子好后,愛人又患上了抑郁癥……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后怕。萬幸的是,當時興起的考博之風救了我,又萬幸的是我竟然在書里偶遇了冷老師。
我是個有點過于自負的人。雖然讀了碩士,到大學上了兩年的課,還總是有點不滿意古典文學界的現(xiàn)狀,讀的專業(yè)方面的書看的文章總是覺得解答不了心中的疑惑,總是不能讓自己感覺被說服(現(xiàn)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井底之蛙,其實關鍵原因還是自己文章書看得太少)。也是幸運,06年春天,我清楚記得那是一個有太陽的上午,我在吉首街上的新華書店里瞎逛,偶然看到了冷老師的《唐詩宋詞研究》,翻到有關杜甫的那一章,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也被震撼了。書中老師分析杜甫《望岳》詩的方法,尤其是講到杜甫之所以被稱為詩圣是因為其詩與中國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相關聯(lián),杜詩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精神!(現(xiàn)在覺得自己是多么淺薄,但當時確實沒有那么一種理解古詩詞文章的視角,滿腦子的是那些思想內容藝術特色的東西。)我一下子豁然開朗了,簡直如獲至寶,當時就下定了決心考冷老師的博士。其實,還有一點也必須強調的,那就是我當時的苦悶痛苦心情的一部分原因也正是看不到學術研究的希望,對做學問沒有興趣沒有動力;所以,要感謝冷老師,正是因為讀到了他的著作,讓我重新燃起了做學問搞研究的希望之火,也讓我從沉淪痛苦的迷霧之中抬起頭走出了心靈的沼澤。
我第一次見冷老師,是在博士復試的時候。本來當年考博,為了穩(wěn)妥,我同時報考了中山大學和人民大學,且是中山大學先來了復試通知,我也與所報考的中山大學的導師聯(lián)系了,且中山大學很可能提供四萬塊錢的什么獎金,現(xiàn)在忘記了,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當時我愛人一直沒有正式工作,兩個兒子也很小,我讀研沒有工資,后來的讀博也只有基本工資,反復權衡了很久,后來還是放棄了中山大學選擇了人大。復試時,人大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的老師好像都在,除冷老師外,記得還有葉君遠先生、李炳海先生、王昕先生等,輪到我時,我回答完老師的提問后,向老師們請教了一個問題,問題的大意是問老師們對于學習古代文學以及搞學問研究到底有什么意義?請老師們結合自己的體驗來幫我解答這個一直困擾著我的問題。我本來是向葉老師和李老師問的,因為他們兩位年齡大些,結果沒等葉老師李老師回答,冷老師馬上就搶著回答了,且是帶著責備的語氣,可能是覺得我不應該在那樣的場合提那樣的問題,或許也是覺得我提的問題太形而下了吧。冷老師怎么回答的,具體內容我忘記了,但記得的是老師是從哲學角度解釋的,我當時聽得云里霧里的。我雖然心里并不滿意老師的回答(其實是自己當時水平太低,聽不懂老師的話語),但卻更增加了對老師們的敬佩,激發(fā)了我進一步學習研究的動力。復試完后,我給老師打了個電話想探聽結果,老師語氣非常好,要我放心并叮囑我回去好好安排好家里的事,當時就覺得老師竟然與復試時的冷峻高嚴好像變了個人,心里就特別感動放心。
考上博士后,倒是經常見到老師了,我除了聽老師的博士課程外,也經常去旁聽老師給本科生的上課。故事就太多了,有幾件事是不得不提的。
聽冷老師上課,讓我們博士同學都感覺到自己的無知和淺薄。記得有次在明德樓一個小教室聽冷老師上中國歷史文化的課,我們十來個同學聽了兩個多小時,我一直是懵懵懂懂基本沒聽懂。課后我問其他同學是否聽懂,結果沒有一個同學說全聽懂的。我只記得老師那堂課講的是歷史本體論,我當時確實什么是本體,什么是本體論全然不知,怎能聽懂!自從那次課后,我就把老師所有發(fā)表的文章打印出來,將文章中那些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參考書借來,一篇篇地讀,一本本地看,我就是這樣在冷老師的文章著作中,才窺見了學問的堂奧,一步步深入到中國文學的哲學美學的博大精深的學問之海中,才越學越覺得自己的無知與淺薄。冷老師有一句名言:“傳統(tǒng)儒生可悲的是皓首而不窮經!”試想,如果不是師從冷老師,我也許會走另一條學術之路,也許會變成導師總是嘲笑的那種不知變通不愿變通的腐儒。
冷老師的獨立思考能力與批判精神令人欽佩。記得有一次我去旁聽冷師給本科生上唐代文學課,當時講到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冷師問同學們怎么解讀此詩,特別是怎么解讀詩中名句“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同學們雖然回答踴躍,但好像老師都不太滿意,最后老師要我談談,我的傳統(tǒng)詩歌分析方法當然是無法令老師滿意。結果老師首先就戲謔了我一番,告誡我再也不要沉迷于以前那種考證考據(jù)的學問,要有新思維新視野,還當堂開玩笑說我是“湘西土匪”,又說我是白面書生。我當時被老師說得面紅耳赤的,甚至有點覺得老師未免扯得太遠。接著老師以他自己的悲劇理論解讀詩歌,談到悲劇意識,談到中國文化是悲劇文化而不是李澤厚先生講的樂感文化;談到了精神家園,講到了上述名句是悲劇意識的消解……老師在講臺上講得眉飛色舞非常深沉陶醉,學生們卻是目瞪口呆一臉迷茫,我也震撼得云里霧里。我當時就想,老師怎么想到這些,是怎么聯(lián)系起來悲劇意識的,“故壘蕭蕭蘆荻秋”為何又是找到了精神家園?為何又是悲劇意識的消解?現(xiàn)在回想起來,老師對我的戲謔真是用心良苦,現(xiàn)在才知道自己當時確實就是一個愚昧沒有開化而又有點桀驁不馴的“湘西土匪”??!同時也真是嘆服老師的思維力太強大了,其思想自證的圓滿度,確非我等愚人之所能及。
冷師深受李澤厚先生的影響,其《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顯然有踵武李先生《美的歷程》之意,我曾對老師說此書堪稱中國文學的“美的歷程”,冷師欣然首肯。但冷師似又不太贊成李澤厚先生的中國文化是“樂感文化”的觀點,而是堅持認為中國文化是充滿悲劇意識的悲劇文化。我當時也是贊成李先生的,后來才覺得冷師思考的視域和站立的基點是不同的,人的生物性與人的社會屬性的矛盾,確實是生而為人無法避免很難完全調和處理的矛盾,其悲劇性的根源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制約,確實是人之此生此在無法超越的,愈思愈覺冷師的高遠。不知愚笨之我對冷師思想的領會是否符合冷師的思想,痛難自抑又無比追悔的是沒有及早問學求教于先生,總以為來日方長,只因冷師本來僅長我數(shù)歲,曾經在父親祖父亡故之事上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的感覺,現(xiàn)在又發(fā)生在導師這里,痛不定而思痛,痛何如哉!
老師的外冷心熱菩薩心腸,是令我等弟子永難忘懷的。老師是個高大的人,近一米八的個子,典型的山東大漢。老師又總是給人以比較嚴厲的感覺,口直心快,批評人直接犀利,往往讓人自覺卑微與淺薄。但是,老師又是一個心非常細膩的人,有時甚至感覺比母親還仁慈細膩。為此,師妹趙銀芳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我的爸爸式的碩導和媽媽式的博導》發(fā)表在零九年《中國研究生》雜志上,于此足見老師的善良細膩之宅心仁厚。我說說兩件小事,我剛入人大時,冷師知道我家庭困難沒有電腦,特意把我叫到他辦公室,將他以前用的一臺電腦送給我,說:“你不要看這臺電腦有點舊,但這是我以前一直在用的,且我就是用這臺電腦寫出博士論文的,希望我也能用這臺電腦寫出優(yōu)秀的博士論文。”冷師的博士論文當年獲得人民大學優(yōu)秀博士論文,我當時是既感動,又暗自下決心,心里想一定要爭取寫出讓老師滿意的博士論文,可惜的是后來我并沒有能像老師一樣獲得人民大學優(yōu)秀博士論文,我的博士論文后來雖然被院里推薦到學校,但最終還是沒能得獎。雖沒能得獎,但老師對我的指導,對我論文的修改(冷師修改我的博士論文非常仔細,不但幫我改正錯別字等,還將我的凌亂的論文嚴格按照書稿的格式修改好,后來我的博士論文出書格式我基本沒動)讓我受益匪淺。還有一件事,記得好像是零九年的冬天,有天晚上包樹望師弟來到我們寢室,給我一個包裹,說是老師特意讓帶給我的,我打開一看,是一雙非常精致高級的休閑鞋子。師弟說是老師的朋友專門從鞋廠定制送給老師兩雙鞋子,價格很貴的,說零售價格都上千了;但是冷師卻想到樹望和我家庭都困難,將鞋子給了我們。老師確實并不像表面給人的感覺那樣,嚴肅冷峻面孔下,其實是一副仁厚細膩的菩薩心腸。
時間已是下午14:21了。老師的故事講不完,老師的仁心感不盡,老師的學問研不透!師恩深厚,沒齒難忘!學撰一聯(lián)以遙奠冷師:
讀史有智慧,獨辟蹊徑,開拓中國文學歷史與審美;
教研無閑暇,泛舟蘇海,總觀蘇軾思想文藝和哲學。
?。ㄗ髡邽槔涑山鸾淌谒鶐У?007級博士)
注:《讀史有智慧》《古道酣歌》《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是冷老師首先贏得巨大聲譽的著作;冷老師癌癥晚期已經七八年了,但一直堅持教學科研;“古道酣歌”是冷老師常用的網名;《蘇軾的哲學觀與文藝觀》是冷老師的博士論文。
轉自:人民政協(xié)報教育周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