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25萬美元,就能獲得一張海外身份證,讓孩子避開高考“獨木橋”,輕輕松松上清華、北大――這樣的故事,建議您千萬別信。
隨著歐美發(fā)達國家買房投資移民政策的收緊,近兩年,一些小眾、偏冷門國家成為中介機構推薦名單上的???。除了投資門檻低之外,孩子能以外籍生身份免試參加國內高考也常被拿來作為推薦理由。記者調查發(fā)現,免試絕不等于沒有成績要求。教育部新近出臺的政策也重申,內地居民移民后以留學生身份進入國內高校學習,必須滿足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兩年以上的記錄。
一本土耳其護照輕松上清華?
“有高中學歷,成年年紀,漢語五級,外加一本境外國籍護照,你便能大搖大擺地走進清華的校門了?!边@是董女士在一家中介機構的移民項目上看到的信息,推薦的目的地是土耳其。
按中介機構介紹,土耳其是市場上價格最低的投資移民之地。外籍人士只需投資25萬美元用于買房,并且3年內不出售,就可獲得土耳其護照。而取得土耳其護照的最大好處之一,就是可以讓孩子以“國際生”的身份,免試上清華、北大。
“您的孩子離清華北大,也許就差一本土耳其護照的距離!”這句話,打動了董女士的心:“購房移民是不是能幫孩子減輕點壓力?”
免試不等于沒有成績要求
一切真如中介機構說的那么容易?記者查詢了2020年北京大學留學生的招生簡章。簡章中明確列出,除了漢語水平外,還有標準化考試成績要求。以SAT舉例,這是由美國大學委員會主辦的考試,北大提出申請人需達到SAT-I總分1400分(含)以上,要求參加寫作;另須提供三門課程考試成績,科目不得近似或相同。
“所謂的免試,只是不用參加校方舉行的筆試,但需要遞交高中畢業(yè)考試成績單以及SAT、A-Level等國際通行的標準化測試成績或各國高考成績?!毙W隨家人移民澳洲,現在清華大學念本科的Joshua Tam回憶,很多成績都有全球排名或基準線。他當年就提交了很多獲獎證書以及其他大學的offer作為參考,而且還要提供其他材料并參加面試:“我們那一屆全球就招300多個人,并非隨便就能申請成功。”
“外界說通過一個簡單的漢語水平考試就能申請,肯定是誤會。”Joshua表示,這些附加材料并非篩選學生的重點,關鍵還在文化成績?!笆聦嵣?,清華的錄取方式也跟很多國外大學,比如常青藤聯(lián)盟的學校錄取國際本科生類似。學校選擇學生的背景會更加多元,也會更全面考察綜合素質?!?br/>
同時,Joshua對純粹為繞開高考而移民的做法并不太認同?!皩W生時代時外籍身份會讓你有少許優(yōu)勢,但畢業(yè)之后,如果想要留在國內工作,這一身份反而可能成為障礙,在就業(yè)機會的選擇面上要窄得多?!?br/>
還得實際居住兩年以上
實際上,通過投資等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住簽證,從而避開國內高考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已經引發(fā)業(yè)內關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就提到,要通過升級外國留學生的認證條件、改進外國留學生招生培養(yǎng)機制、確立外國留學生學業(yè)水平基準,來防范“國際高考移民”現象愈演愈烈、損害教育公平。
俞敏洪建議,進入“雙一流”建設序列的高校,必須制定高于教育部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guī)范和留學生學業(yè)考試的錄取標準。教育部應每年發(fā)布資助外國留學生的中國政府獎學金、各地方各高校獎學金的監(jiān)督評價報告,確保享受獎學金的外國生源與中國籍學生具備同等學業(yè)能力水平。
就在4天前,教育部對修訂出臺《關于規(guī)范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國際學生進入高等院校本??齐A段學習的申請資格進行了調整。新政明確,自2021年起,祖國大陸(內地)、香港、澳門和臺灣居民在移民并獲得外國國籍后申請作為國際學生進入高等學校本??齐A段學習的,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還應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兩年以上的記錄。
同時,對部分學生取得外籍身份后依然在國內讀書的情況,新規(guī)也明確,對目前在國內高中就讀的部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的外國籍學生,不符合在外國實際居住時間限制的,只可以外國僑民身份在有關省份申請參加高考。
記者注意到,很多中介機構推薦的“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就屬于此種情況。按照政策,投資人在馬來西亞銀行存入30萬馬幣后就可獲得長期簽證,子女可以華僑身份參加華僑生聯(lián)考。但目前,華僑大學和暨南大學兩所大學均已明確,自主招生不接受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身份考生。
專家表示,投資移民的政策時常會有變化,提醒家長仔細分析,不要輕信中介機構。(趙瑩瑩)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