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實現歐亞鏈路北斗時間頻率傳遞


來源:中國證券網   時間:2017-08-03





  從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在國際計量局支持下開展的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超遠距離時間頻率傳遞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其自主研制的北斗時間頻率傳遞裝置,完成了北斗時間傳遞鏈路校準,并首次在超8200公里的歐亞鏈路和1000公里的歐洲內部鏈路實現了全視和共視兩種方法的時間頻率傳遞,穩(wěn)定度達1ns,與GPS時間傳遞結果的吻合度優(yōu)于2ns.
 

  據中國質量報8月3日消息,目前,我國通信、電力、交通等行業(yè)都廣泛采用基于GPS的高性能時間頻率傳遞技術。隨著空間技術等的快速發(fā)展,近年來用戶對時間頻率傳遞的安全性、獨立性、精密性和遠距離傳輸性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從2017年1月起,中國計量院在BIPM支持下開展了歐亞鏈路和歐洲內部鏈路北斗時間傳遞相關實驗研究。該院科研人員在位于法國巴黎的BIPM完成了自主研制的北斗時間頻率傳遞裝置的安裝調試,并成功實現了基于北斗系統(tǒng)的“法國巴黎(BIPM)——中國北京(中國計量院)”超遠距離的時間頻率傳遞。傳遞距離超過8200公里,傳遞穩(wěn)定度、準確度與GPS時間傳遞系統(tǒng)相當??蒲腥藛T還比對了位于捷克布拉格地區(qū)北斗時間頻率傳遞數據和位于BIPM的“北斗時間頻率傳遞裝置”測量數據,驗證了北斗系統(tǒng)在歐洲區(qū)域內超過1000公里的時間頻率傳遞可行性。
 

  通過實驗,中國計量院首次獲得了歐亞鏈路、歐洲鏈路基于北斗系統(tǒng)的全視、共視時間頻率傳遞性能指標,為基于北斗系統(tǒng)在歐亞之間、歐洲區(qū)域范圍內進行高水平時間傳遞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和數據參考,為北斗系統(tǒng)走出國門、服務全球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此項研究工作也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肯定與認可。相關論文在7月9日至13日舉行的國際時間頻率領域最高級別學術會議——歐洲時間頻率論壇(EFTF)和IEEE頻控年會(IFCS)中發(fā)表。中國計量院時間頻率所梁坤副研究員受邀作會議口頭報告。
 

  據悉,中國計量院目前已與法國巴黎天文臺(法國國家計量院)、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德國國家計量院)等參與協(xié)調世界時(UTC)合作的主要單位達成了合作意向,將聯合對基于北斗系統(tǒng)的“洲際、超遠距離時間頻率傳遞”進行評估。這對于擴展北斗系統(tǒng)海外應用有著重要意義。目前,中國計量院自主研發(fā)的北斗時間頻率傳遞裝置已在法國巴黎天文臺完成了安裝。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商用滬杭干線全線接通

    近日,隨著上海漕河涇、松江大港等量子通信中繼站的啟用,全球首條量子通信商用干線——滬杭干線全線正式接通。滬杭量子通信商用干線的接通,將實現杭州和上海兩地間的量子安全級別語音電話、視頻電話、文件傳輸業(yè)務。
    2017-03-22
  • 我國首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測試成功

    日前,我國首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濟南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完成測試,其保密性、安全性以及成碼率的測試,均達到了設計目標。整套網絡預計今年8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2017-07-23
  • 我國太空量子通信技術獲突破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同事彭承志、張強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白天遠距離(53km)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fā),通過地基實驗在信道損耗和噪聲水平方面有效驗證了未來構建基于量子星座的星地、星間量子...
    2017-07-26
  • 中國電信創(chuàng)新科技助力通信搶險效率升級

    8月8日21時19分九寨溝地震發(fā)生, 9日凌晨3時35分第一輛應急通信車趕到九寨溝縣城,中午12時19分震中開通應急車載基站。15小時開通震中通信, 50小時災區(qū)通信恢復, “中國速度”分秒必爭,其中科技的力量功不可沒。
    2017-08-13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