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武隆區(qū)后坪苗族土家族鄉(xiāng)白石村,云霧繚繞。
1月25日下午,正是冬閑時節(jié),王順清、馮德友、蔡永林三位年過七旬的黨員,瞇著眼,很投入地跟著村里的“文人”吳啟合念誦最新修改的順口溜《十謝共產黨》:“一謝共產黨,人民得解放。過去受苦難,如今把頭揚。二謝共產黨,改革又開放。下放責任制,家家有余糧。三謝共產黨,攻堅戰(zhàn)打響。派來工作隊,脫貧把路闖……十謝共產黨,生活奔小康。文化多豐富,老來有所養(yǎng)。黨恩感不盡,群眾永不忘。永遠跟黨走,擁護黨中央!”
“這回要得了,不但把后坪這幾年的大變化都寫出來了,文化生活也加進去了。”王順清告訴重慶日報記者,“這個《十謝共產黨》我們改了很多回,以前只寫了生活變好,但總覺得還缺東西。這回把文化加進去,‘味道’夠了!”
后坪鄉(xiāng)位于武隆、豐都、彭水交界處,曾是武隆最偏遠、最落后的鄉(xiāng)鎮(zhèn)。被列入我市18個深度貧困鄉(xiāng)鎮(zhèn)后,這里通過發(fā)展少數民族風情的文化旅游業(yè),傳承非遺文化,用法治文化凝聚人心,邊遠小鎮(zhèn)蝶變?yōu)槊撠氈赂槐夹】档幕盍π℃?zhèn)。目前,全鄉(xiāng)貧困發(fā)生率從原來的21.9%降為零,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957.6元,同比增長26.6%。
苗寨文化
讓游客心甘情愿跋山涉水進后坪
大寒天氣,屋里冷得跺腳。文鳳村村民楊世超一直在調試新購進的釀酒設備,干得滿頭大汗。
“以前的米酒只能賣周邊,加了‘文化’這個東西在里頭后,去年釀的1500公斤米酒還不夠賣!”楊世超有些得意地說。
米酒在后坪被稱為“苗湯”,是苗族同胞用糯米釀的低度酒,口感清甜。30多年前,楊世超就從事米酒制作,在趕場天賣。無奈銷量有限養(yǎng)不活一家人,1997年,他只得丟掉家里生意外出務工。
楊世超所在的文鳳村,地處偏遠的山坳,傳統民居保持較好。這里以“天池苗寨”聞名,并被住建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8年10月,后坪鄉(xiāng)引進武隆區(qū)喀斯特旅游產業(yè)公司,將44戶農戶的閑置房屋和田土林地折價入股,成立苗情鄉(xiāng)村旅游股份合作社,共同發(fā)展文旅產業(yè)。楊世超回到家鄉(xiāng),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撿”起了塵封20年的酒坊。
2019年,“云上苗寨·幸福后坪”正式開寨,吸引來市內外大量游客。楊世超的米酒“小試牛刀”,市場反響不錯。去年,他又在米酒中加入了從山上采的桃花,并對“苗湯”的歷史和功效進行挖掘,用文化對米酒進行“包裝”。
“很多游客看了這些介紹,都很感興趣。多的時候有二三十人排隊,收錢都搞不贏?!睏钍莱钠拮訕穳牧耍簺]想到苗族文化還能促進自家米酒銷售。
楊世超保守估計,去年“苗湯”的缺口至少有1000公斤。于是在冬閑季節(jié),他從外地新購進一套釀酒設備,準備將產量從1500公斤增加到5000公斤。
在苗情鄉(xiāng)村旅游股份合作社副理事長羅開倫看來,民族文化是后坪發(fā)展旅游的重要推動力:和仙女山這些成熟的景區(qū)相比,后坪知名度低,交通條件也才剛剛改善,要讓游客心甘情愿地跋山涉水進后坪,依靠特色文化是個好辦法。
目前,苗寨將文化盡可能地融入日常生活中,既滿足村民生活所需,又為游客提供體驗民族文化的場地。
離楊世超家不遠的榨油房就是苗寨土法榨油的展示場。這里存放著長十多米的木制榨機、撞錘,墻上繪制了土法榨油的過程。因吸納了6名貧困戶,榨油房也成了“扶貧車間”。
幾年前,為了恢復這種榨油方式,合作社請來年過八旬的老人回憶榨機構造?;藥讉€月時間,大家才復原了一套全由原木制成的傳統榨油設備。
“每回榨油前,我們就喊起老輩子傳下來的榨油號子,游客一聽就圍攏來。這么大個屋子,擠得滿滿當當?!痹谶@里當榨油工的脫貧戶曾玉林比劃著說。
曾玉林家因學致貧,原來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活。現在,他和楊仕成等貧困村民成為榨油工人,向游客展示土法榨油的炒制、晾曬、碾碎、榨油和包裝的全過程。
參觀完,游客往往愿意順手帶走新榨出的菜油。這些菜油每公斤30元左右,比普通菜油價格高一倍,仍供不應求。
有了民族文化內涵作支撐,后坪鄉(xiāng)的旅游產業(yè)生機勃勃。去年,全鄉(xiāng)接待游客人數超過3萬余人次,旅游收入300余萬元。
受旅游拉動,全鄉(xiāng)農業(yè)產業(yè)也發(fā)展迅速。該鄉(xiāng)共實施產業(yè)項目26個,引進和培育茶葉企業(yè)3家,發(fā)展茶葉8000畝、中藥材7500畝、特色林果2000畝、高山蔬菜2000畝,養(yǎng)殖中華蜂6000群,傳統烤煙產業(yè)面積穩(wěn)定在2000畝左右。目前,全鄉(xiāng)已實現每個村有2至3個骨干產業(yè),每戶有一兩項增收產業(yè),特色產業(yè)覆蓋貧困戶95%以上。
法治文化
化糾紛解難題脫貧路上聚人心
臨近新年,白石村的村民開始殺年豬。
“老蔡,明天我殺豬,你過來吃個便飯嘛!”貧困戶老王看到蔡萬田從不遠處的田埂路過,追出門來扯起嗓子對他喊。
“要得,明天不來不作數!”心田花蔬菜合作社理事長蔡萬田高高興興地回答。
誰能想到,在2019年,這兩人還曾是一對“冤家”。
2019年3月,經過村民討論后,白石村準備發(fā)展南瓜產業(yè),成立了心田花蔬菜股份合作社,每戶入300元。農忙季節(jié),合作社雇村民務工,每天勞務費120元,按天數計算工錢。
2019年5月18日,合作社第一次公示工錢。老王仔細地把賬本看了又看,認為合作社少給自己算了半天,相當于少了60元工錢。
脾氣火爆的老王找到蔡萬田理論,并請其他人作證。但時間太長,大家都記不起這半天的事來。
老王回到家,越想越生氣。妻子殘疾,靠他一人撐起這個家,況且,沒要到錢還失了面子!
第二天早上,他拎著半瓶農藥找到蔡萬田:“把工錢補上,把300元退給我。不然,我把這瓶喝下去!”
大家趕緊打電話報警。有人想辦法把農藥瓶奪了下來,老王的氣卻沒消得下來。
他抓住記賬本,“唰唰”幾下撕碎,“我得不到,你們都得不到!”這讓在場的人都傻了眼。
派出所民警迅速出警,給老王上了一堂法制課:銷毀會計憑證,依法應受相關法律法規(guī)處罰。這下又輪到老王傻眼了。
就在僵持不下時,白石村第一書記楊懿聞訊趕到現場作調解。作為市司法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楊懿對調解糾紛很有心得。到白石后,他在村里成立了“讓一讓”調解室,并經常把調解室搬到田間地頭。
楊懿一來,先給老王比了個大拇指:每回看到你在地里勞動,都覺得你特別“攢勁”;但你話沒說對,比如鄰村的某某就因一時激動鑄下大錯,多可惜!
說著說著,老王低下了頭,辯解道:“我又不懂法……”
“不懂就要學。要先記得:法律不講哪個聲音高、陣仗大!”楊懿一邊送走民警,一邊勸慰老王。作為懲罰,老王被罰在規(guī)定時間內將撕壞的賬本粘好,還給大家。
回過頭,他又給蔡萬田建議,公示可以通過網上建群的方式,每天公布。他還幫合作社按相關法規(guī)完善了運營制度。
“如果那天這事沒解決,大家人心就散了,合作社十有八九也搞不成?!辈倘f田說。經過這一番波折,合作社的大小事項都經過社員討論通過再執(zhí)行,天天公示,矛盾糾紛少了許多,入社的社員從最初的6戶增加到28戶。
大家勁往一處使,當年合作社的南瓜就獲得豐收。“大河漲水小河滿”,老王也得到4000元分紅,在合作社的工資收入合計六七千元。
以此事為契機,對口幫扶后坪鄉(xiāng)的市委政法委扶貧集團積極探索“法治扶貧”。白石村建起法治文化大院,通過講法、普法,減少群眾的矛盾糾紛,并將相關法律法規(guī)編成大家喜聞樂見的順口溜。
近年來,通過“法治扶貧”、宣傳法治文化,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后坪鄉(xiāng)調解村民與村民之間、村民與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之間各類矛盾糾紛500余起;建成法治文化院壩10余個,培養(yǎng)起一批有文化、有水準的法律明白人(院主),用貼近群眾和實際的方式傳播法治觀念;組織專業(yè)人士和法律講師到村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已有上百次。
鄉(xiāng)愁文化
“鄉(xiāng)情館”里陳列“老物什”
冬閑人不閑。這幾天,高坪村的冉茂云正在傳授傳統木器制作法。兩個學徒已學了兩年多,能用腳踩踏板帶動上面的刀片將木頭削成小巧的酒杯。
今年65歲的冉茂云是當地有名的木匠,能做全套家具。他用山上采的桐子榨油作家具漆。
“這些年,手藝人的飯碗都被機器‘搶’了?!比矫普f。現代工業(yè)制成的瓢盆多且便宜,加上年輕人也外出打工,傳統木器制作一度走到無人可傳的境地。
近年來,隨著文化旅游的發(fā)展,對冉茂云的手藝感興趣的年輕人逐漸多了起來?!凹亦l(xiāng)發(fā)展起來了,很多年輕人都回來了,想學技術的人也比前些年多得多?!比矫坪芨吲d。
在文鳳村村委會對面,是一個頗具規(guī)模的“鄉(xiāng)情館”,里面陳列的是當地收集的“老物什”:積著厚厚一層灰的走馬燈、裂了口的土陶大碗、可以掛在火灶掛鉤上的錫水壺……這些都是從鄉(xiāng)親家里征集來的,記錄著后坪人民曾經的生活。
“這里面有相當一部分展品可以作為憶苦思甜的‘引子’,讓大家感受到老一輩后坪人生活的貧困;另一些精巧的家什很有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可以讓年輕人和游客了解我們后坪的苗寨文化?!蔽镍P村村支書趙俊說。
文化,已深深滲透進了后坪的脫貧攻堅乃至鄉(xiāng)村振興中。目前,全鄉(xiāng)各村正在實施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創(chuàng)建工程,為村民日常文化生活提供陣地;修復境內留存的渝東南第一個蘇維埃政府遺跡,并建成后坪壩蘇維埃政府史跡展覽館,宣傳紅色文化;大力推進非遺文化傳承和保護,編印《后坪神韻》鄉(xiāng)土教材,實施后坪山歌進校園工程,建起后坪木器非遺傳習所,為保存和弘揚傳統文化提供場地。
轉自:重慶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