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搭建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平臺


作者:林慶溉    時間:2015-01-30





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福州作為主要樞紐,讓這個城市成為中國沿海貿易的中心。如今仍然高高矗立的羅星塔,曾是中國最早的國際航標之一,它一直注視著這片充滿生機的江海之地,中國的瓷器、茶葉等產品依靠便利的關口與航運,輸往東南亞乃至更遠。斗轉星移,2014年11月,總投資5億多元人民幣的“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平臺”在這里正式上線,一個集交易結算、倉儲物流、檢驗檢疫通關及融資服務于一體的國際交易公共服務平臺閃亮登場,助力中國與東盟海洋實體經濟由“鋪位經濟”向“席位經濟”的轉變,由傳統商貿模式向現代商貿模式轉型。

便捷通關“猴”快的

筆者走進交易大廳看到,刀魚、黃菇魚、魷魚、海鰻等產品的數量、價格、品質數據閃爍在電子交易顯示屏上,令人目不暇接,各種交易信息一目了然。

在海產品交易平臺的對面,名城泊位等候的福建福州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登上來自馬來西亞的中國遠洋自捕船,開艙核對數量和品種,進行貨證查驗、感官檢驗等手續(xù)后,這些海產品即卸載到名城海產品交易中心進行交易。2013年,福州市遠洋漁業(yè)產量22.79萬噸,產值22.15億元,全年產量位居全國第一,對于勢頭強勁、數量龐大的遠洋漁業(yè),福州局進行“5+2、24小時服務”,按風險等級進行品種分類管理,進行檢驗檢疫模式的改革,大大縮短了通關時間,讓產品盡早擺上百姓的餐桌。

“中國檢驗檢疫,‘猴’快啦!”這是一位廣東客商的話,形象地形容了通關的迅速。前來洽談業(yè)務的供應商常常說:沿海這么多港口,這么多資源,我們不再像祖祖輩輩那樣,依靠羅星塔把我們吸引到這里,我們有很多選擇,但是我們最終還是沿著祖輩的足跡靠泊這里,因為這里的檢驗檢疫通關真的很快!

集中行動“金”省啦

一天下午,檢驗檢疫人員守候在的距離交易平臺約1公里的名城水產品交易中心檢驗檢疫集中查驗點,一輛輛來自全國各地的貨車川流不息地進出市場,一派繁忙景象,福州局馬尾辦事處食品檢驗科科長林發(fā)正和大家一起對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的海產品進行檢疫查驗。林發(fā)邊查驗邊介紹:“以后不管是進口的,出口的海產品,只要通過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平臺進行交易的產品,都會集中到這里進行集中查驗,我們在這里駐有現場查驗人員,合格后就可直接在名城水產品交易中心進入銷售環(huán)節(jié)?!?/p>

“以前人家說,魚躍龍門,那是狀元及第,光宗耀祖!如今連我們的魚都享受一條龍服務了!”把檢疫地點由口岸搬進交易中心,既減少了企業(yè)在口岸開箱、存放等諸多麻煩,又與交易中心一起對進境產品進行有效監(jiān)管。福州局的一項改革既方便了企業(yè),又提高了檢疫工作有效性。一位閩南來的客商開玩笑道:“這‘金’省,金子都省了,我們能不發(fā)嘛!”

嚴格把關“醬紫”放心

對于買賣雙方而言,通過交易所平臺做生意,意味著交易方式的轉變。一旦合約可以正式交易,買賣雙方就會通過在交易所的席位進行交易。買方如看中賣方掛牌品種報價,就可點擊品種、數量并直接下單,然后經過檢驗檢疫集中查驗區(qū)進入交易市場。該交易模式對于貿易商而言可減少倉儲、物流成本,從而降低海產品終端零售價格。從進口到終端,中間的“墻”消失了,老百姓蜂擁而至。直接將檢驗檢疫的水產品交給市場,交給餐桌,這又是一個挑戰(zhàn)!

“醬紫我們更放心!”一位福州來此零販的市民說道,“有了這些穿制服的小伙子,還有這些檢驗單,市場和檢驗的雙重保障,餐桌污染徹底沒有了,我們徹底放心了!”據福州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以在建的福州進口食品檢測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為基礎,優(yōu)先在交易中心開展多類食品安全項目檢測,并努力縮短檢測項目周期,推動質量分析評價、技術標準普及、預警信息通報等多項面向大眾的公共服務,有效支持了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平臺的發(fā)展。

目前,這個平臺是全國最大的海產品交易市場,年交易量約200萬噸,年交易額超300億元,約占全國海洋漁業(yè)生產總值的9%,已成為立足我國東南沿海,輻射東盟及周邊地區(qū)的影響力最大的水產品交易平臺。(林慶溉)

來源:中國國門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