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亞·科波拉有部電影叫《迷失東京》,英文名是《Lost in Translation》,直譯就是“在翻譯中迷失”。這種迷失與地點無關,只是行走世界通常會遇到的一種迷惘。
初到格雷厄姆斯敦時,筆者也差點被這種迷惘俘獲。東開普省的蒼莽草原,賦予了這座小城凄清的氣質。大風和暮色,讓人辨不清身處的時空。待到走近一些,籬笆外、街燈下、總部大廳里,鋪天蓋地全是五花八門的海報——過去的一周,激情與靈感在此,如潮起潮落。
南非國家藝術節(jié)(“National Art Festival”)雖然冠以“國家”二字,但從組織者的性質和運作方式看,這是不折不扣的民間藝術節(jié),一切都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仔細想想,“National”其實是“全國(范圍)的”之意,若以為它是政府主持的官方活動,則也掉進“l(fā)ost in translation”的誤區(qū)。
中國駐南非大使館文化參贊尹亞利告訴我們,這個非洲規(guī)模最大的藝術節(jié),組委會只有6個人,資金和絕大多數(shù)人力都來自企業(yè)和社會團體。有時,你必須嘆服國外大型藝術活動的低姿態(tài)和形式的靈活。
但要在這樣一個僅有數(shù)萬人口的小城協(xié)調600多家藝術團體、近2500場音樂會、話劇、歌劇、電影、展覽、舞蹈、脫口秀等各種類型和規(guī)模的演出,藝術節(jié)的組織工作難免松散和不給力。省雜技團團長林防只有一句話,“集中注意力,把任務完成好”。
1956年成立的福建省雜技團走南闖北,為無數(shù)的人們送去友誼與歡樂。今年之前的四個春節(jié),他們年年在澎湖與臺灣同胞共賀新年。旅途奔波、聚少離多早已是家常便飯。面對陌生的語言和環(huán)境,團員們舉重若輕。這些80后和90后們自信,福建雜技的魅力將在舞臺上見分曉。這份自信,源自該團先后出訪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經驗,以及法蘭西共和國總統(tǒng)獎、莫斯科馬戲節(jié)金獎等十幾個國際馬戲大賽金獎的榮譽。
果然,7日傍晚的藝術節(jié)總部演出開始前一小時,記者手中厚厚的一捧節(jié)目單已被索要一空。去年中國文藝的亮相,讓見慣了西方和本土藝術的人們更加期待福建藝術團的表演。一位從伊麗莎白港趕來的觀眾得知藝術團沒有在伊港演出的計劃,露出了夸張的遺憾神色。
中國舞獅、滑稽轉盤、草帽戲法、肩上花盤……遲到的觀眾發(fā)現(xiàn),想看演出只能“疊羅漢”。靠著中庭三樓的柱子,膽大的黑人青年站在椅背上,用雜技的方式看雜技。繩技《舞者》,演員們在10米見方的舞臺上完成高難度的騰躍,讓趴在舞臺邊緣的孩子們驚得連連后退。魔術師變出中國結送給大家,眼疾手快的小觀眾又像中了彩票一般高興。
在這座位于全城制高點的紀念館里,觀眾不時屏住呼吸,而后將緊張和驚喜用口哨和尖叫盡情釋放。1820年,殖民者在這個山包上建立了第一個軍事?lián)c,如今它已是多元藝術匯聚融合的橋頭堡。福建雜技,則又一次成為中國藝術的代表,領受經久不息的掌聲。藝術節(jié)首席執(zhí)行官伊茲梅爾告訴我們,很多觀眾向他詢問,為何不讓中國藝術團多演幾場,哪怕一場也好!8日的市區(qū)巡游,福建藝術團的姑娘小伙一出現(xiàn),市民們就圍攏過來,“折殺”無數(shù)菲林。
9日晚在南非全國學校藝術節(jié)開幕式上,中國藝術團的日程由去年的20分鐘串場演出增加為一個半小時的專場。那些帶著些許狐疑和好奇走進劇場的中學生們,瞬間就被充滿東方文化元素和高難度技巧的節(jié)目“秒殺”,頻頻起立鼓掌;當草帽戲法帶有拉美風情的樂聲響起后,年輕的觀眾們即興合唱起來,為臺上的演出伴奏。歌聲之齊整、響亮,不亞于默契的合唱團。這種交融和呼應,正應了那句老話——藝術無國界。
“Thanks for the memories(美好的回憶感激不盡)”,藝術節(jié)會刊《CUE》將這句謝語送給了所有參與者。雖然只有短短四天,福建雜技人卻在這里留下了值得珍藏的一幕。
來源:東南網(wǎng)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