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已經連續(xù)下跌多日,創(chuàng)造34年來最長連續(xù)下跌紀錄,跌幅超20%,11月13日更是暴跌逾6%,創(chuàng)兩年多來最大單日跌幅。WTI跌至55美元附近,收于每桶55.69美元,跌幅高達7.07%;布倫特收于每桶65.47美元,跌幅達6.63%。
就在一個多月前,國際油價創(chuàng)下4年最高點,WTI和布倫特分別觸及76.90美元/桶和86.74美元/桶。石油市場曾樂觀預測,國際油價可能“破100美元/桶”。
油價急轉直下的拐點在哪里?哪些因素能導致國際油價漲勢反轉?
作為歐佩克的領頭羊及最大產油國之一的沙特,其產量調節(jié)對全球原油供給影響頗大。沙特政府前不久深陷“記者門事件”,特朗普表示,不排除對其采取制裁措施。制裁沒有發(fā)生,得到的是沙特政府的“增產”回應,其能源部長法利赫連續(xù)兩天宣布沙特會按照承諾在11月繼續(xù)增產。
除了沙特兩次確認增產外,以下三大因素成為近期利空國際油價的主推力。
一是美國針對伊朗原油進口的豁免力度出乎意料。11月5日,美國正式重啟對伊朗能源和銀行等領域的制裁,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是,此前強勢要將伊朗原油出口降至零的美國,豁免了8個國家和地區(qū),包括中國、印度、韓國、日本、意大利、希臘、中國臺灣及土耳其。
據(jù)美國能源署統(tǒng)計(2017年),伊朗石油主要出口國是中國,占其出口總量的24%,其次是印度18%、韓國14%、土耳其9%、意大利7%、日本5%,均在豁免范圍內且總計占伊朗石油出口總量的77%。市場原本擔憂的供應緊張得到了緩解。
特朗普曾多次施壓歐佩克增產降低油價,此次大力度豁免也源于特朗普對高油價的擔憂。作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高油價不利于美國經濟及共和黨中期選舉。
二是美國原油庫存連增7周,產量也大增。據(jù)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shù)據(jù),11月2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578.3萬桶,連續(xù)第七周上漲,刷新2017年3月以來最長連漲紀錄。同期,美國原油產量也大增40萬桶/日,達到1160萬桶/日,超過沙特和俄羅斯。與此同時,沙特和俄羅斯也在增產。
三是歐佩克與IEA10月最新月報均下調明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歐佩克警告稱,全球經濟增長正在放緩,尤其是用油需求量大的新興市場,影響全球原油需求。
歐佩克預測,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將放緩至136萬桶/日,較上期預測下調5萬桶/日,對2019年歐佩克原油需求的預期下調了27萬桶/日。IEA則將今明兩年的石油需求增長預期均下調了11萬桶/日。
綜上,幾乎一夜之間全球原油供給端從“緊縮擔憂”變成“過剩擔憂”,需求端預期也不容樂觀。
未來,國際油價走勢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就在沙特承諾11月繼續(xù)增產后,近日又表示,全球原油市場明年可能再次面臨供給過剩,沙特打算12月日均減少50萬桶供應。
石油市場的風云變幻使得市場情緒和預期也在不斷變化。作為石油企業(yè),應緊盯市場變化,評估控制風險,同時不斷增強自身實力,進一步提升對油價變化的免疫力,從而從容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huán)境。 記者 王歌
轉自: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