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政策支持、財政補貼等形勢延續(xù)的背景下,業(yè)界普遍預計,未來10年,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需求將不斷高漲,但充電網絡的不健全以及快速增長的電力需求或將拖累歐洲汽車電動化發(fā)展進程。歐洲汽車的電動化進程仍然"道阻且長"。
歐洲電動汽車市場正在迎來新一輪爆發(fā)。根據歐洲汽車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歐洲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所有售出車型的7.6%,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3%;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所占份額達11.8%,較去年同期增加了8.3%。
政策紅利促銷量大漲
歐洲財經媒體《財富日報》網站日前援引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稱,2016-2020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的復合增長率達60%,是全球汽車電動化進程最快的地區(qū)之一。以挪威為例,2020年,電動汽車銷量占挪威當年汽車銷售總量的3/4,其中,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占比達到了50%以上。
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旗下分析師Gautam Rashingkar指出,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銷售"火爆",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歐洲多國為電動汽車產業(yè)提供了慷慨的財政補貼并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
市場研究機構"恒泰研究"的調查顯示,去年,德國加大了對電動汽車的購車補貼,消費者購買4萬歐元以下的純電動汽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每輛可分別享受6000歐元和4500歐元的政府補貼,補貼額度增長了50%;若所購電動汽車價格高于4萬歐元,分別可獲得每輛5000歐元和3750歐元獎勵。
此外,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也分別在允許電動汽車用戶參與電力交易、鼓勵電動汽車生產和減免稅收等方面出臺了支持性政策。
多家外媒表示,今年7月,歐盟又提出,"將在2030年前確保新車的平均碳排量在2021年基礎上降低55%以上,到2035年全面推行零排放車輛,并徹底停止銷售汽柴油車",在此背景下,預計未來10年,歐洲電動汽車市場或將保持活力。
充電網絡嚴重缺乏
在一片利好的大趨勢之下,汽車巨頭紛紛"下海",投入電動汽車市場,希望抓住產業(yè)規(guī)模釋放的新周期。寶馬、戴姆勒等歐洲汽車企業(yè)均發(fā)布了汽車電動化戰(zhàn)略目標和規(guī)劃布局。大眾汽車還曾在集團活動日上表示:"動力電池是未來的內燃機。"
然而,《商業(yè)時報》卻援引歐洲汽車行業(yè)協(xié)會的觀點警告稱,隨著歐洲電動汽車銷量不斷增長,充電樁等相關產業(yè)配套設施建設急需得到關注。目前,歐洲已經面臨充電樁"嚴重缺乏"的情況,如果再不改善這一情況,即使未來車企僅銷售電動汽車,汽車電動化進程也將因為用戶"無法使用"車輛而受阻。
歐洲汽車行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的數據顯示,現階段,僅有荷蘭、德國、葡萄牙等國的公共充電樁數量較為充足,其主要高速公路中,每100公里有超10個充電樁。而希臘、立陶宛、波蘭等國家的電動車用戶,要行駛上百公里,才能找到一個充電樁。此外,還有部分歐盟國家的主要干道上甚至一臺充電樁都沒有。
歐洲汽車行業(yè)協(xié)會總干事Eric-Mark Huitema評價稱:"一些歐盟國家在電動汽車產業(y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可以用'可怕'來形容。雖然我們贊賞歐盟國家為達成氣候目標在銷售電動汽車上所做出的努力,但如果波蘭和羅馬尼亞的電動汽車用戶無法便捷充電,那我們如何指望他們真正的使用電動汽車?"
電網靈活性亟待提升
極其不健全的充電網絡只是歐洲電動汽車產業(yè)面臨的難題之一。英國國家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Graeme Cooper指出,汽車電動化正督促各國政府正視其對用電需求、電網帶來的影響。雖然汽車電動化將在很大程度上助力歐盟在交通領域上實現凈零排放,但不能忽視使用電動汽車后社會對電力需求的增長。
能源信息網站"國際智慧能源"援引咨詢公司Cornwall Insight的觀點指出,如果歐洲電動汽車保有量按計劃穩(wěn)定增長,那么該地區(qū)電力需求的增長將是"驚人"的。數據顯示,以英國為例,到2040年,該國僅交通領域所需的電力就將較目前增加31倍。
Cornwall Insight高級建模師Tom Edwards認為,要支持電動汽車的正常使用,就要滿足成倍增長的電力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電動汽車不僅是電力的消耗方,同樣可以作為輸出方,如果可以在電動汽車和電網之間建立起穩(wěn)固的聯系,則將有效利用閑置電動汽車的電力,并將其輸回給電網。
不過,Graeme Cooper提醒,要實現這一理想效果并不簡單,首先需要投資大額資金升級改造電網,同時還要建成較為健全的充電網絡。
"確實,這需要大大提升電網的靈活性,并廣泛部署電動汽車以及充電樁,目前并不可能實現。汽車電動化對歐洲而言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Tom Edwards說。(記者 董梓童)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