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靚”黃帝文化名片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1-18





  黃帝故里、軒轅丘、鄭韓故城、鄭風苑、鄭國車馬坑……一個個遺址,一條條街道,都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與輝煌。金秋時節(jié),走進河南新鄭,仿佛穿越了歷史時空。每年的農歷“三月三”,全世界華人都會將目光鎖定新鄭,無數華夏兒女從五湖四海齊聚這里,共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禮拜人文始祖。


  鑄就拜祖大典“金字招牌”


  新鄭是黃帝的出生、成長、建都立業(yè)地,黃帝在這里肇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構成了中華兒女精神之“魂”。自2006年升格為省級主辦以來,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經連續(xù)成功舉辦了15年。15年來,有近10萬人現場參加大典典禮、共襄盛舉,數千萬人通過各種媒體收視收聽大典或網上參與大典。2008年,大典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大典被作為國家“保留舉辦”的節(jié)慶活動項目,不需逐年報批,可以每年舉辦。“老家河南”成為海內外華人的共識。


  經過15年的打造,拜祖大典已經成為一塊“金字招牌”,把“中原根深、華夏葉茂”的理念,根植于每一個參加和觀看大典的華夏子孫心中,進一步加深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激發(fā)了華夏子孫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貢獻力量的豪情壯志。新鄭正在以“世界華人拜祖圣地、中華民族精神家園、中華兒女心靈故鄉(xiāng)”的身份走向海內外。


  打造“華夏第一論壇”


  13年來,來自海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每年都會歡聚新鄭,共赴一場春天里的文化盛典。“黃帝文化與強國之路”“黃帝文化與新時代”“‘一帶一路’與文明互鑒”“黃帝文化與全面小康社會”“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我們的價值觀”“中國夢·夢想花開”……被譽為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靈魂工程”的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從2007年探索初創(chuàng)到今,每年的主題都緊扣時代脈搏、融合時代精神,使黃帝文化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13年傳承守望,13年辛勤耕耘。經過辛勤打磨,黃帝文化國際論壇與時俱進,每屆論壇的主題都緊扣時代發(fā)展脈搏,充分展現了現代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融合,把古老的中華文明和時代精神融為一體,對打造中華民族的心靈家園和拜祖圣地具有重要意義。


  名家薈萃、思想匯聚?!按罂А迸腼兾幕蟛停烧搲淖畲罂袋c。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首席顧問、中共河南省委原書記、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主任徐光春;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酈波;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百家講壇主講蒙曼;著名軍旅作家、軍事理論家、空軍少將喬良;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院長、百家講壇主講曾仕強;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榮;國樂大師方錦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7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在這里發(fā)表真知灼見,億萬多人次的網絡點擊量,300多家傳統(tǒng)媒體和110多家網絡新媒體進行報道,不斷增強海內外炎黃子孫民族認同感、增進華夏兒女的凝聚力、向心力。


  黃帝千古情文旅新IP


  今年9月19日,《黃帝千古情》文化惠民活動在新鄭黃帝千古情景區(qū)啟動,大型實景演出《黃帝千古情》正式開演。這個由新鄭市政府與宋城集團、河南竹桂園旅游集團聯(lián)袂打造的大型文化旅游綜合體,是中原地區(qū)唯一引進中國演藝第一品牌宋城演藝千古情系列的項目。


  “在創(chuàng)作《黃帝千古情》的過程中,大家真切體會到了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蘊?!彼纬茄菟嚩麻L、《黃帝千古情》總導演黃巧靈說。


  “給我一天,還你千年”。和《黃帝千古情》演出同時亮相的黃帝千古情景區(qū)也讓人耳目一新。這個大型演藝公園內除了大型實景演出《黃帝千古情》,還有如夢如幻的全息秀《幻影》,每天還上演《奇幻泡泡秀》《穿越快閃秀》等百場演藝秀。景區(qū)內巨型軒轅黃帝造像、圖騰大道、風暴館、烈焰火山、清明上河圖電影館、彩樓、戲水池、叢林攀爬等場景穿越古今,一步一景。


  “黃帝千古情景區(qū)的建成開放,為傳承弘揚黃帝文化、黃河文化以及豐富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載體,將與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交相輝映,共同打造展示中原更加出彩的文化名片?!毙锣嵤形瘯涶R志峰說。


  同時,按照“修舊如舊、復古如古”原則,新鄭按照歷史記載和傳說,修繕原貌接旨亭、考院、縣衙、南街古巷老民居等三四十處歷史建筑,初步建成南街古巷商業(yè)街,加快建設鄭韓故城遺址博物館、黃帝故里園區(qū),越來越多的歷史文化資源在新鄭“活”起來,“文商旅”融合發(fā)展,串珠成鏈,不斷提升區(qū)域文化品位和內涵、彰顯城市鮮明形象與文化特色。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