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東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和杭州亞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的相繼舉辦,中國體育題材電影創(chuàng)作數(shù)量呈上升趨勢。與此同時,隨著中國電影觀眾越來越趨于年輕化,體育電影也在力圖表達對受眾市場的尊重,影片中呈現(xiàn)的文化取向和體育觀也趨于多元。新興、小眾項目的題材拓展,成長母題與喜劇類型的融合嘗試,為影片增加了新鮮看點和票房保障。
此外,對體育精神價值的重新審視和對青春熱血的視覺化表達,在重塑體育電影精神內核的同時,也兼顧了電影的娛樂性功能和商業(yè)化價值。
新興與小眾項目的題材拓展
由于諸多原因,新中國成立以來國產體育電影整體產量不高,《女籃5號》《沙鷗》《奪冠》《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我心飛揚》等片大多集中在籃球、排球、乒乓球、速滑等大家熟悉的大眾項目或中國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新興和相對小眾的運動項目則鮮有電影作品。而事實上,隨著全民健身國家戰(zhàn)略的不斷深入,人們健身方式日益多元,騎行、滑板、登山、滑雪、飛盤、腰旗橄欖球、陸地沖浪、槳板等帶有社交屬性的小眾運動日漸在年輕人中火爆,迅速出圈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與社交形式。
相對于傳統(tǒng)大項,新興、小眾運動項目愛好者群體呈現(xiàn)出比較明顯的年輕化趨勢,《2023潮流運動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基于潮流運動因社交內容平臺而興起的傳播背景,以90后為代表的社交應用重度用戶成為潮流運動的主力人群”,這也與電影觀眾的主要人群基本重合。有媒體曾對觀眾進行調查,冰上項目、電競、武術、極限運動等都出現(xiàn)在觀眾期待的體育電影題材名單上。因此,體育電影描寫對象由傳統(tǒng)大眾項目向新興小眾項目的轉向,能在很大程度上迎合年輕觀眾的興趣點,同時也能在題材上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和突破。
在霹靂舞入奧且首次走進杭州亞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的背景下,街舞題材電影《熱烈》引發(fā)熱議,作為嘻哈文化當中亞類型的街舞漸漸突破小眾圈層,在大眾視野里不斷獲得文化推廣和傳播;近幾年國內職業(yè)化拳擊、格斗比賽的迅速發(fā)展,讓觀眾對于體育動作片產生興趣,《八角籠中》就將故事聚焦在了格斗項目,嘗試通過影片引發(fā)現(xiàn)實思考;《硬漢槍神》《槍神再起》等電競題材作品,也正在經歷從初生到提質、從網絡到院線的過程,持續(xù)為電競運動發(fā)聲。這些作品在展示運動魅力的同時,也對項目進行了普及推廣。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興、小眾體育項目題材電影對主創(chuàng)團隊和演員的專業(yè)性要求更高,觀眾也會更挑剔、吐槽更猛烈,這是國產體育電影選題過程中應重點注意的問題。
“成長+喜劇”的類型嘗試
喜劇作為重要類型,從誕生之初便擁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是影視創(chuàng)作的富礦,與各種題材嫁接融合,涌現(xiàn)了無數(shù)的經典之作,成為電影市場消費的熱點。將“成長”作為敘事母題、“喜劇”作為市場保證,國產體育片開始嘗試與喜劇融合的創(chuàng)作路徑。“體育+喜劇”不僅是電影類型融合的實踐,也從側面反映出國人的競技體育觀從單一向多元化轉變,這種轉變背后依靠的是國力增強、文化自信、體育自信的有力支撐。
體育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xiàn),在人類社會發(fā)展歷程中,不同時代背景下的體育形態(tài)、體育文化、體育水平等都彰顯了所處階段的社會發(fā)展水平。體育競技水平的提高,不僅意味著政治、科技、文化、經濟等諸多要素的進步與發(fā)展,也意味著能夠獲得更加廣泛的體育話語權。新中國成立后,無論是國家還是百姓,對競技體育成績尤為重視,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在賽事中獲得金牌,幾乎成為每個教練、運動員在職業(yè)生涯中孜孜以求的唯一目標,似乎拿不到金牌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在當時的社會語境下,體育電影在主題上必定會承載遠遠多于體育本身的更多意義,并直接影響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塑造。電影《沙鷗》(1981)中,中國女排以兩分之差輸給了日本隊,在返回祖國的輪船上,隊醫(yī)寬慰沙鷗:“銀牌怎么樣?金牌怎么樣?沒有金牌,我們一樣生活?!鄙锄t反駁道:“沒有目標就沒法生活。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銀牌!”并將所得的銀牌丟入大海。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崛起和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需要用金牌證明自己的時代已經過去,國人也開始逐漸接受“不以金牌論成敗,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體育理念。相對于競賽成績而言,如何向世界展現(xiàn)國人良好的身體素質、氣質、自信、拼搏等精神面貌,似乎顯得更加重要。從劉翔退賽背負罵名到“洪荒少女”傅園慧圈粉無數(shù),從昔日優(yōu)秀球員教練遠走他國到今天“歸化”運動員身著中國隊服入場競技,從“看重贏”到“輸?shù)闷稹保澈笫敲褡遄孕?、文化自信、體育自信的加持,更是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表現(xiàn)。
長久以來,“成長母題”一直是體育電影的重要敘事模式。成長似乎總意味著經歷挫折、磨難、付出代價,往往與歷練、犧牲掛鉤,加之中國體育電影大多以國家榮譽和使命為主題,因此風格相對嚴肅,鮮見喜劇類型。“拼搏”固然是體育的重要關鍵詞,但“快樂”也是,在傳統(tǒng)的主題之外,體育題材電影也需要以更輕松、更純粹、更多元的方式來呈現(xiàn)體育本身的魅力。國外體育片像《大叔花樣游泳隊》《飛鷹艾迪》《五個撲水的少年》《摔跤吧!爸爸》《花滑女王》等等都或多或少融入喜劇元素,用輕松搞笑的方式講述勵志體育故事;在為數(shù)不多的國產體育片中,謝晉執(zhí)導的《大李小李和老李》十分難得地以幽默、詼諧的手法表現(xiàn)了肉聯(lián)廠工人積極開展體育活動、嘗試多種運動項目的熱情,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近年來,國產體育電影開始嘗試在體育片中融入喜劇元素,“俞白眉+鄧超”組合在《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中為激情熱血的故事設計了無數(shù)笑料,符合網友對國乒“全員喜劇人”的評價;《熱烈》則將成長與喜劇融合,數(shù)量眾多的喜劇演員和穿插在主人公成長主線中的大量喜劇元素,恰到好處地起到了點綴的作用。如此將體育與喜劇有機融合,《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熱烈》等片也給國產體育電影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參考樣本,讓創(chuàng)作者思考如何以更多元、更豐富的形式,講好體育故事、詮釋體育精神。
體育價值與情感內核的凸顯
一直以來,體育電影總是跟熱血和勵志聯(lián)系在一起,但好的體育電影從來不會將勝利簡單地與勵志畫上等號。相反,它們總能舉重若輕,將情感與精神拍得比獲得勝利更加動人。
體育比賽的內涵是豐富的,其中有集體主義與團隊精神的彰顯,也有運動員個性的釋放。這并不是一對非此即彼的關系,對于體育電影來說,如何拿捏二者之間的平衡至關重要。以往部分國產體育電影沒有找到比較好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在敘事結構中常常包含運動員在集體和個人之間進行抉擇的情節(jié)套路,表現(xiàn)運動員個人消融在集體中,從而造成大眾的刻板認知。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冰上輕馳》中牙買加選手踏上奧運賽場參加冰上項目,本身就以體育精神贏得尊重和掌聲;《熱烈》中陳爍、丁雷、驚嘆號團員以及“反派”凱文,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堅持努力,并最終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同時也讓觀眾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產生的合力。當體育電影聚焦競技魅力和人格成長,也許就會出現(xiàn)更多像《灌籃高手》這樣時隔二十年仍具有相當號召力的作品。
此外,作為電影的重要核心,情感同樣是體育電影應重點著筆之處?!惰F拳》中的比利努力獲勝,是為了戰(zhàn)勝自己并奪回女兒撫養(yǎng)權;《摔跤吧!爸爸》里吉塔戰(zhàn)勝對手,在打破了印度傳統(tǒng)觀念的同時,也與父親達成和解?!稛崃摇分嘘悹q的家與迪士尼動畫片《超能陸戰(zhàn)隊》里小宏和機器人大白的家,在空間結構上極為相似:一家人住在由單親母親/姨母經營的飯店樓上,“下店上家”將現(xiàn)實生活與青春夢想融為一體,更重要的是夢想在實現(xiàn)的過程中,始終有家人的鼓勵與陪伴;與超能陸戰(zhàn)隊一樣,“驚嘆號”團員相互信任、支撐,共同成就彼此夢想。當主人公在家人和同伴的親情、友情包圍中不斷成長的時候,觀眾會因為大白的復活或陳爍媽媽的救場演唱而動容落淚,戰(zhàn)斗或比賽的輸贏似乎變得不那么重要,“有的時候,不可以也是可以的”。(孫笑非 作者為電影學博士、上海體育大學副教授)
轉自:文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