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龍門石窟奉先寺大型滲漏水治理和危巖體加固保護工程啟動。圖為工作人員正在搭腳手架。張怡熙 攝
時隔50年,龍門石窟再次迎來“大保養(yǎng)”。12月7日,記者從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獲悉,龍門石窟奉先寺大型滲漏水治理和危巖體加固保護工程已正式啟動,這是繼20世紀70年代以來奉先寺進行一系列加固維修工程后,又一次啟動的大型保護工程。
龍門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其中,奉先寺是龍門石窟開鑿規(guī)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摩崖型群雕,但長期受到滲漏水、巖體開裂、微生物等病害因素影響,文物安全情況令人擔憂。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門石窟本次保護工程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批準方案實施。其中,奉先寺保護工程主要分為兩部分進行,一是滲漏水治理,即根據(jù)奉先寺地質狀況、裂隙分布、滲漏水病害發(fā)育程度等,對西壁、南壁、北壁和周邊區(qū)域進行治理;二是危巖體加固,對奉先寺壁面和周邊山體危巖體采取加固措施,并定期維護清理,提高巖體的穩(wěn)定性,全力保護文物和游客安全。
與此同時,在龍門石窟擂鼓臺區(qū)域,對存在安全穩(wěn)定性問題的擂鼓臺南洞巖體及明代磚拱體開展緊急支護和日常維護工作。此外,對受降雨影響明顯的萬佛洞、古陽洞等洞窟,采取裂隙封堵防滲、窟龕防排水、修造小型石窟檐、危石加固等措施。
目前,奉先寺石窟前區(qū)域周邊已搭建起20余米高的腳手架,腳手架中間,露出盧舍那大佛周身,不影響游客觀賞。
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表示,此次工程體量大,為了不影響游客參觀,龍門石窟仍舊正常開放,施工采取半開放方式,工作人員也將克服冬季施工困難,力爭在明年牡丹文化節(jié)前完成主體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工程嘗試利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新方法,探地雷達探測、紅外成像技術、3D掃描測繪技術都運用到了前期勘察設計中。
據(jù)悉,為了確保工程順利進行,龍門石窟研究院還成立了由全國一流石窟保護專家組成的顧問組,不僅對前期方案進行了詳細評審論證,還將定期到現(xiàn)場檢查指導,解決工程實施中的技術難題。(記者 溫小娟 郭歌)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