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端手機市場逐漸趨于飽和,手機行業(yè)開始尋求100美元以下智能手機的快速發(fā)展機遇,但并非所有的手機生產商都能夠或者愿意屈尊降價。
本周移動世界大會(MWC)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開幕,這也是手機行業(yè)最大的年度展會。在今年的MWC上,主導展品從最新款大屏、高價設備,轉變?yōu)槿碌娜腴T級智能手機。分析師認為,這充分說明了當前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希望。
“所有手機都看起來一樣?!盋CS Insight分析師本·伍德(Ben Wood)在參觀了八個大型手機展廳和其他移動產品之后這樣說?!叭?、蘋果和諾基亞等頂級品牌實行自身差異化的難度越來越大?!彼f。
市場調研機構IDC周三表示,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增幅將急劇放緩,而且這種放緩將一直持續(xù)到2018年,而且隨著市場需求轉移到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手機的平均價格也會一路走低。
因此,手機生產商都在宣傳新款低成本手機,其零售價將接近或低于100美元,并且具備頂級智能手機的部分功能。頂級智能手機的售價高達數(shù)百美元,直到今年它們仍然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也吸引了最多的營銷支出。
在低端手機領域,領跑的是中國手機生產商,他們當中有些已經打造出了國際品牌,也有些在中國以外的市場仍然不為人知。但是這些廠商都在技術和設計水平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使得他們能夠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到目前為止,最大的贏家包括華為、聯(lián)想和TCL等,仍然不為國外用戶熟知的新興品牌包括金立、Oppo和酷派。不過本·伍德表示,這些廠商將在接下來幾年成為大型國際品牌。
所有這些廠商都極大地受益于自己的本土優(yōu)勢,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
諾基亞轉投Android
這種市場形勢的變化已經迫使過去手機行業(yè)的龍頭老大諾基亞采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tǒng),以爭奪入門級的低端智能手機市場,盡管Android是諾基亞未來的新主人微軟的主要競爭對手。
諾基亞推出了售價89歐元(約合120美元)的NokiaX手機,諾基亞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將其歸類于100美元手機之列,并稱這是一個智能手機領域的“巨大發(fā)展機遇”,其增長速度比高端市場快四倍。
伍德表示,諾基亞的舉措表明了整個行業(yè)面臨的壓力?!暗投酥悄苁謾C市場呈現(xiàn)出極大的機遇,最終諾基亞不得不轉向競爭對手的軟件系統(tǒng),即谷歌Android?!彼麑⒋伺e稱為“極具爭議,但卻勢在必行”。
售價較低的智能手機通常會犧牲大屏幕、大內存和攝像頭質量,另外也不支持指紋識別等新穎功能,這些產品旨在覆蓋新興市場數(shù)十億潛在的新用戶。市場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智能手機銷量首次超過了功能手機。
另外IDC分析師弗朗西斯科·亞羅尼莫(Francisco Jeronimo)表示,去年僅100美元智能手機的銷量就達到了1.59億部,相當于2012年4540萬部銷量的3倍多,50美元智能手機的銷量增長更快,從2012年的區(qū)區(qū)90萬部增長到去年的1950萬部。
零部件供應問題
然而,需求增長正在推高零部件的成本,對于這樣一個隨著科技進步原材料價格不斷下降的行業(yè)來說,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
中國手機生產商中興預計,今年手機出貨量將達6000萬部,增長50%。這家手機生產商遭遇了零部件供應緊張的問題。“所有廠商都面臨著關鍵硬件零部件,例如屏幕顯示器、內存和鍵盤成本增加的挑戰(zhàn),”中興市場戰(zhàn)略主管呂錢浩表示,“這些都是我們產品升級的關鍵?!?/p>
不過中興另外一位高管闞玉倫表示,該公司正在研發(fā)新技術,推動智能手機成本降低到50美元甚至更低,同時保證產品質量。他說:“我們將在今年年底之前研發(fā)出50美元價格目標的技術解決方案。”他表示,自己經常與非洲的電信運營商進行交流,他們雖然仍在大量出售功能手機,但對智能手機極其渴望,只是希望價格能夠低于50美元。
TCL旗下的Alcatel Onetouch品牌也是100美元智能手機市場的領跑者,Idol系列手機已經在拉丁美洲和歐洲取得成功,TCL又在今年MWC展會上推出了兩款100美元以下的4G手機。
但并非所有手機生產商都在追求低端市場,有些廠商認為硬件功能弱化會導致市場同類化,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實現(xiàn)差異化,并保持應有的利潤率。全球第三大手機生產商華為更愿意增加300歐元(約合400美元)級別的手機款型,并將低端手機定義為150歐元以下的手機。
“我們不關心低端、低價手機的銷量。”華為CEO徐直軍說。
來源:騰訊科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