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關系和對產品的信心才是決定價格的根本因素,即便是處罰金額巨大、威懾力極強的《反壟斷法》的作用還是有限的,企業(yè)有很多“合法”的辦法可以把價格漲回去。
據媒體報道,在發(fā)改委嬰幼兒奶粉反壟斷調查中,惠氏等9個奶粉品牌7月上旬先后宣布降價,平均降幅11%,同時新配方產品惠氏金裝S-26智學因子撤銷此前上漲4%的決定。有消費者向記者表示,新配方產品是店員推薦的首選,只有在問及降價一事時,店員才拿來降價的舊配方產品。
對此,盡管雀巢惠氏公關總監(jiān)解釋為,新配方產品取消漲價計劃也是一種 “降價”,但畢竟舊配方產品將停產退出市場,對消費者而言,未來只能以同樣的價格購買幾乎同樣的產品,難以享受到降價的好處。因此,把這樣的降價稱之為“假摔”并不過分。奶粉降價為什么難以實現?我們不妨一一厘清。
根據《反壟斷法》規(guī)定,對實施壟斷協(xié)議企業(yè)的處罰金額相當驚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因為政府具有處罰的自由裁量權,處罰是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還是百分之二實際是沒有執(zhí)行標準的,如果企業(yè)不降價,政府的處罰可能會很重,這是發(fā)改委一開始調查,奶粉商就紛紛降價的原因。
但在嬰兒奶粉這樣純市場競爭的領域,供求關系和對產品的信心才是決定價格的根本因素,即便是處罰金額巨大、威懾力極強的《反壟斷法》的作用還是有限的,企業(yè)有很多“合法”的辦法可以把價格漲回去。畢竟,奶粉企業(yè)是有定價權的。所以,如果寄希望于靠反壟斷調查把價格“打下來”,顯然不現實。
一方面,《反壟斷法》解決的是商品經營者采用不正當手段固定價格攫取超額利潤的行為,但中國市場國外品牌嬰兒奶粉價格過高,奶粉生產商固定終端銷售價格只是次要原因,根本原因是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質量缺乏信心,因此才會紛紛購買外國品牌奶粉造成供不應求。因此這次政府祭出《反壟斷法》,也只能解決奶粉商固定價格造成的那部分問題,但并不能解決中國消費者人數多,嬰兒奶粉需求量大的供求矛盾問題,更不能解決消費者對國產嬰兒奶粉缺乏信心的問題。
畢竟,《反壟斷法》制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秩序,而不是使某樣商品價格下降。
另一方面,對于固定終端銷售價格是否一律違反《反壟斷法》的問題,國內學者和法院確實也存在一定爭議,也有觀點認為,廠商規(guī)定轉售價格,本身作為一種商業(yè)模式并不違法,最終壟斷的認定要看是否達到了攫取非法利益的效果。否則,可能造成市場上人人違法的窘境。這也是發(fā)改委后續(xù)對其他縱向壟斷經營者進行調查和處罰時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此次惠氏把新產品恢復原有價格銷售的底氣在于,畢竟相對價格而言,嬰兒奶粉的安全問題才是消費者首要關注的。漲價憑的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guī)則,因此,讓洋奶粉降價要靠市場手段,提升國產奶粉的質量和信譽,才是根本之道。
來源:糖酒快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