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央行決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1%;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25%。業(yè)內人士指出,自去年11月份啟動此輪降息以來,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已累計下降了0.9個百分點,5年期以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累計下降了0.75個百分點,累計半年來三次降息,效果相當于房價下降5.6%-7.7%。在貨幣政策以及房地產政策繼續(xù)寬松下,房地產市場將持續(xù)回暖,未來樓市整體格局將是“量增價穩(wěn)”。
三次降息提振入市積極性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已有多項房地產利好政策輪番出臺。去年9月末央行頒布“930新政”,放松首套房認定標準,實行認房不認貸和最低七折利率,今年3月30日頒布“330新政”,下調二套房商貸、首套房公積金貸首付比例;在貨幣政策上,今年2月5日和4月20日兩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自去年11月22日今年3月1日兩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后,5月10日央行再次宣布降息0.25個百分點。此外,地方政策也在公積金貸款額度、首改房認定、稅費補貼等方面力挺住房消費,樓市政策顯然已步入寬松期。
“若以貸款100萬,20年計算,按照基準利率,購房者每月可以減少月供143元,合計20年可以減少3.43萬的利息支出。而連續(xù)3次降息后,貸款100萬,20年將減少利息支出超過12.5萬?!?/p>
據(jù)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測算,目前的基準利率,商業(yè)貸款為5.65,公積金利率為3.75,從最近的20次房貸利率變化看,已經紛紛跌破2009年歷史最寬松時期執(zhí)行的5.94與3.87的最低歷史紀錄。
張大偉認為,降息后將節(jié)約消費者的購房成本,入市的積極性會繼續(xù)提高;開發(fā)商融資成本也有所降低,目前整體房地產市場的資金鏈比較緊張,貸款利率下調意味著房企貸款的利率更低,這對極缺錢的開發(fā)商來說是很好的消息。降息將放大市場利好,購房者對市場的預期將明顯向好。
中金公司地產研究員表示,據(jù)測算此次降息0.25個百分點,相當于20-30年按揭貸款的總還款額下降2.0%-2.7%,以30%首付比例測算,相當于有效房價下降1.6%-2.2%。而累計去年11月以來3次降息,效果相當于房價下降5.6%-7.7%。伴隨著330政策各地細則繼續(xù)落地,地產市場較好的成交表現(xiàn)將在未來持續(xù),環(huán)比回升勢頭將更加明顯,預計5、6月30大城市成交量環(huán)比回升幅度將在5%-10%左右。
企業(yè)融資難度降低
受益于一系列利好政策,一線城市已現(xiàn)回暖跡象。據(jù)偉業(yè)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監(jiān)測,剔除保障房,4月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6404套,比3月增長51.14%,比去年同期增長22.85%;成交面積67.33萬平,比3月增長48.04%,比去年同期增長22.55%。在新房的成交均價方面,剔除保障房,4月,北京市新建商品房成交均價為26157元/平,比3月均價上漲0.05%,比去年同期增長6.30%。5月前9天,北京市住宅新房網簽量1768套,比4月前9天回落27.24%,比去年同期增長30.87%;網簽面積18.32萬平,比4月前9天回落20.28%,比去年同期增長33.82%。
在二手房市場方面,北京市4月份二手房網簽量為17191套,比3月大幅增長47.45%,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25.72%,網簽量為2013年三月以來25個月新高。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分析師指出,從今年1-4月的情況看,房地產市場一線城市顯著復蘇,而大部分二三線城市仍然相對低迷,地方財政緊縮。央行年內第二次降息,主要還是為了應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拉動投資,促進實體經濟復蘇。至此,貨幣政策寬松化漸成常態(tài),這對于正在復蘇的一線城市樓市又是一重大利好,預計實際成交量將依然維持高位。
偉業(yè)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部分析師孔丹認為,新常態(tài)下政策的持續(xù)寬松,有利于支撐樓市持續(xù)復蘇,如果是首次買房滿足居住需求,現(xiàn)在是入市的好時機,未來樓市整體的格局將是量增價穩(wěn),不會再像此前一樣出現(xiàn)價格暴漲的行情,單從投資角度講,股市或好于樓市。
愛建證券同時認為,流動性寬松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地產企業(yè)獲得資金的難度。各檔次貸款和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購房成本進一步降低,刺激購房需求釋放。在貨幣政策以及房地產政策繼續(xù)寬松下,房地產市場將持續(xù)回暖。
來源: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