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通道成形房地產投資思路該變了


時間:2011-04-08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相應調整。至此,一年期存款利率達到3.25%,一年期貸款利息達到6.31%,五年期貸款利率達到6.80%。

  如果說去年的兩次加息只是國內進入加息通道的前兆,那么節(jié)后第一個工作日央行選擇加息,及此次年內第二次加息,已經意味著加息通道正式形成,而且若以上一輪加息周期為參照,此次加息進程已經過半。事實上,2011年以來,央行還先后三次上調了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

  3月份CPI或創(chuàng)新高 加息意在治理通脹

  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月,CPI連續(xù)保持在4.9%的高位,多數(shù)分析預期3月份CPI增幅將超過5%,央行在這樣一個時點作出加息決定,是意在應對可能再度創(chuàng)出新高的物價壓力。

  “穩(wěn)定物價被當局視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務,而市場預期3月份我國物價指數(shù)會再度創(chuàng)出新高,因此此時加息是我國央行對可能再度攀升的通脹壓力所作出的提前應對?!敝袊缈圃航鹑谒袊洕u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說。

  國信證券分析師區(qū)瑞明認為,之所以會在這個節(jié)點加息,主要還是通脹仍持續(xù),預計3月CPI可能在5%以上;此外,日本災后啟動重建,日元走強,一些投資也陸續(xù)回流,全球會出現(xiàn)階段性的流動性趨緊,所以中國加息,也是意在對資金流出起到控制作用。區(qū)瑞明預計,上半年或再有一次加息。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認為,雖然加息在意料之中,但本次加息的時間節(jié)點有些出乎意料,這表明3月份的CPI將會較高。對外界普遍猜測的CPI可能會破五的說法,葉檀表示存在兩種可能性,可能會破五,但是4.9%的可能性也很高。

  高盛的分析說,中國此番加息受到CPI漲幅居高不下、國際油價上漲可能加劇通脹壓力、實體經濟增長保持良好勢頭等多方面因素推動。臨近宏觀經濟公布期,3月份升幅會否達到或超過去年11月曾達到5.1%的近期高點頗受外界關注。

  加息有利抑制樓市泡沫

  事實上,樓價上漲是貨幣超發(fā)自然反應,09年為應對金融海嘯,央行奉行極度寬松貨幣政策,令樓市成為去年熱錢蓄水池。縱使去年以來中央陸續(xù)祭出”史上最嚴”及”史上更嚴”遏樓市措施,但寬松貨幣政策未改,樓價急升勢頭就難以阻止。

  有經濟學家指出,一些公司,特別是大量的國有企業(yè)利用政府提供的無息貸款投資房地產,力圖從未來房價、地價及商業(yè)用地價格中獲利。而隨著房地產價格的急速增長,經濟學家們擔憂房地產泡沫已然形成。

  加息無疑是抑制樓市泡沫的有效手段。分析認為,收緊流動性是遏制樓市泡沫終極武器,不僅會提高開發(fā)商成本,造成資金鏈緊張,而且會提高購房者貸款利率,抑制投機沖動。特別當前已進入加息通道,雖然每次加息幅度不大,但累計加息將會令調控顯效。

  全國工商聯(lián)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表示,加息將增加開發(fā)商和購房者成本,這將對房價有控制作用。目前主要在加息和通脹的博弈,看通脹預期大還是加息的力度大;其次是加息和房價成本的博弈。

  房地產投資思路該變了

  自從98年舉國實行商品房政策后,房產保值和增值的屬性讓不少人從中獲益,投資房地產的高回報穩(wěn)收益使其成為過去10年的主流投資方式之一。而投資投機性買房帶來的負面效果是:扭曲了市場需求信息,使市場需求呈現(xiàn)虛高,房地產價格節(jié)節(jié)上漲,導致民怨頗高。

  房地產如果作為一個健康的支柱產業(yè),就必須以解決老百姓的居住為產業(yè)核心。而此刻的中國房地產,尤其在一線城市,房地產投資屬性、投機屬性已經遠遠代替了居住屬性。60%以上的購房出發(fā)點并不是解決居住問題,而是作為投資、投機。現(xiàn)在的房地產已經是資本品。很多人都把它當做股票等金融產品來看待,也通過房地產來實現(xiàn)如同金融產品交易獲取的暴利。由于房地產按揭政策提供了房地產的金融杠桿效益,所以它能用很低的首付資金來撬起更大倍數(shù)的房地產交易額,在單位資金回報上遠超過股市,股票是需要全額資金投資的。

  “新國十條”、“國五條”、“新國八條”等樓市系列調控中,持有房產環(huán)節(jié)的稅收如達摩克利斯劍,影響著投資性購房者的預期判斷。今后房地產的投資將呈現(xiàn)更多元化發(fā)展,以往終端商品房市場的“炒房”將逐步發(fā)展為房地產基金、房地產信托產品等更理性健康的投資。并且,住房的民生屬性和商品屬性將日趨平衡。


來源:新浪房產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