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眼前的李承霞,面容清秀、個子瘦小,典型的“弱女子”形象。但正是她,生動演繹了“草根”逆襲的精彩人生故事。
正在北京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李承霞。
李承霞,安徽巢湖人,今年39歲。我們的交談,也打開了她過往不平凡的人生記憶。
和許多農(nóng)村孩子一樣,李承霞因家庭貧困而不得不在14歲時輟學,媽媽身體不好,需長期服藥治療,她和爸爸一起挑起家里的生活重擔,干農(nóng)活、上山采茶補貼家用,給媽媽治病、供哥哥讀書。那時候,賺更多錢是她最平實的夢想。
17歲時她外出福建打工,20歲時,經(jīng)老鄉(xiāng)介紹來到常州。“當時就帶了25元錢。但是因為我沒有文化、沒有技術、沒有體力,根本找不到工作。”眼看帶來的錢快用光了,無奈之下,老鄉(xiāng)準備把她送回家。
“那天,我拖著個蛇皮袋站在老鄉(xiāng)工作的常州老三集團門口,等她下班送我回去。當時的周廠長看到了,知道情況后,周廠長說,試試吧,我留下你了。”
就這樣,李承霞進入常州老三集團服裝一分廠打工。進廠之初,只能打打雜,當服裝輔工。“我特別羨慕那些大師傅,他們上光榮榜,領導見到他們都是笑呵呵的,但我卻經(jīng)常做錯事,每被批評一次,就會哭一次,既覺得委屈,又恨自己做不好事情。”
李承霞內(nèi)心對學習技術有著強烈的渴望。“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多掙錢,養(yǎng)家糊口。打雜一個月收入只有300元,做技術工收入要多得多??墒菑S里的機器管理非常嚴格,只能遠遠地看、偷偷地學。”
終于,在一次主動幫助技術員返工2000件不合格衣服后,她的工作迎來轉(zhuǎn)機,可以名正言順地學習新技能了。李承霞珍惜機會,干得很拼命。她曾在4個月的時間里,每天從早上5點干到晚上10點。
李承霞的工作是給衣服上拉鏈。“不要小看上拉鏈這道工序,它要求帽口、領口、口袋、下擺和所有的彩條都要對齊,對技藝的考驗并不小。我要通過不斷努力,形成自己獨有的技術。”
這些年,國家對“技術藍領”越來越重視,技術工人的地位也逐步提升。李承霞所在的企業(yè)也展開“標桿”競賽。“大家都想做標桿,我們車間100多個工人,大家你追我趕。”不過,奮發(fā)向上的李承霞一直是大家無法超越的標桿——33秒上一個拉鏈,日產(chǎn)1000件,10年保持全廠最高紀錄。
在各類技能大賽中,李承霞頻頻奪魁,改變了社會對縫紉工工作“低微”的傳統(tǒng)認識。“技術改變?nèi)松?,我證明了我自己。我們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技術、得到的榮譽,和金錢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完全不一樣。”
李承霞坦陳,進城務工之初還帶著深深的自卑,但現(xiàn)在卻變得自豪。“國家提出發(fā)揚工匠精神,培養(yǎng)大國工匠,我深深感到,技術工人迎來了最好的發(fā)展機遇,獲得感越來越多。”
這些年,她攬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勞動模范、全國“蓋奇杯”T恤衫制作技能大賽優(yōu)秀獎、常州“名師高徒”優(yōu)秀師徒等眾多榮譽。今年1月又榮幸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此時的李承霞說,自己已不僅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人民。深感壓力的同時,也深感社會責任的重大,到了該盡心回饋社會的時候了。
轉(zhuǎn)自:新華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zhuǎn)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zhuǎn)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