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五大國有銀行2016年的年報已全部披露。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五大行凈利潤繼續(xù)保持低增長,甚至出現(xiàn)負增長的情況,不過這些大行在資產質量方面有穩(wěn)中見好的趨勢。
五大行營收下滑明顯
回顧以往,2013年五大行凈利增長高達兩位數(shù),到2014年降為個位數(shù),2015年接近零增長,去年則繼續(xù)低增長,并首度出現(xiàn)國有大行凈利潤增速負增長的情況。
年報數(shù)據(jù)顯示,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和交行2016年分別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2782億元、1839億元、1646億元、2315億元和6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0.4%、1.86%、-3.67%、1.45%和1.03%。據(jù)此計算,去年五大行的凈利潤總計9254.38億元,相當于每天凈賺25.35億元。
對于凈利潤增速的下滑,中行管理層在業(yè)績發(fā)布會上解釋稱,要注意到該行同期撥備覆蓋率逆市提升,較上年末提高9.52個百分點,達到162.82%。國金證券分析師劉志平表示,中行2016年業(yè)績負增長主要是因為四季度主動大幅撥備計提以及年度少數(shù)股東權益同比確認較多。實際上,中行撥備前利潤增速為7%。
值得注意的是,五大行在凈利潤上勉強保持了正增長,在營業(yè)收入方面卻下滑明顯。2016年,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的營收分別為6759億、5060億、4836億、6051億和1931億元,除中行營收較2015年同比增加1.96個百分點之外,工行、農行、建行、交行的營收同比分別下降3.12%、5.62%、0.02%、0.36%。
不良資產增長勢頭得到遏制
相較2015年五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和不良率全部雙升,2016年,五大行的不良資產質量總體看有穩(wěn)中向好的趨勢,其中建行和農行實現(xiàn)了不良貸款率回落。
不良率方面,中行最低為1.46%,農行以2.37%保持最高位。撥備覆蓋率方面,農行撥備覆蓋率保持173.40%的最高位,最低的是工行,為136.69%,在150%以下。
工行董事長易會滿表示,自去年四季度開始,銀行的資產情況已經發(fā)生了積極的變化。不良貸款新增額已經減少,逾期貸款和不良貸款“剪刀差”縮小,撥備覆蓋率也在小額回升,穩(wěn)中向好態(tài)勢已經顯現(xiàn)。他強調,今年中國經濟企穩(wěn)回暖的外部環(huán)境比以前好很多,而先行指標均出現(xiàn)了積極變化,同時,工行也針對信貸加強管理。
不過,農行首席風險官李志成認為,今年銀行的資產質量還面臨兩大風險挑戰(zhàn):一是去產能和對僵尸企業(yè)的處置會對部分銀行客戶的信貸質量產生劣變;二是各家銀行上千億規(guī)模的關注類貸款的風險還需大力管控,防止過多下沉為不良資產。
去年新增個人房貸2.9萬億元
央行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8萬億元,而五大行個人住房信貸余額超過12.8萬億元,占比高達70%。有媒體統(tǒng)計,2016年,五大行新增個人住房信貸達到2.9萬億元。
年報顯示,2016年末,工行個人貸款比上年末增加6543億元,增長18.5%,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7246.41億元,同比增長28.8%。截至2016年12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32408.38億元,占據(jù)個人貸款余額的77.2%。工行行長谷澍在業(yè)績發(fā)布會上表示,去年工行新增個人房貸四分之三是貸給首套房客戶,去年新增房貸在三四線城市的比例超過50%。
建行2016年新增個人房貸8117.52億元,增幅29.26%,2016年末其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3.59萬億元。建行行長王祖繼在2016年業(yè)績發(fā)布會上表示,建行2016年的信貸結構在持續(xù)優(yōu)化。2017年的信貸投向將以服務實體經濟發(fā)展的需要為最重要原則,其中個人信貸投放同樣是重要方向,但會堅持解決自住房為主。
中行年報顯示,截至去年末,該行內地個人貸款總額為2.98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866.18億元,增長24.47%,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金額為2.34萬億,較上年增加逾5500億元。
2016年末農行個人貸款余額3.3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129.89億元,增長22.5%。農行2016年末個人住房貸款為2.5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329.52億元,增長32.8%。農行方面透露,去年新增的6300億元個人住房信貸中,三四線城市占比44%,縣域以下地區(qū)占比27%。
交行房貸業(yè)務相對較少,截至2016年末,交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為7702.80億元,較年初增長1659.23億元,增速為27.45%。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